上一期给大家讲解的是:病理学第八节泌尿系统疾病

欢迎各位朋友留言给我更好的建议哦

8月23日

第五章病理学

第九节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甲状腺疾病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因及病理变化(★★)

1.病因

由于缺碘使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滤泡内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

2.病理变化

根据发生、发展过程和病变特点,分为三个时期。

(1)增生期又称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中度增大,一般不超过g,表面光滑;光镜下,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或低柱状,伴小滤泡和小假乳头形成,胶质较少,间质充血。

(2)胶质贮积期又称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显著增大,重约~g,表面光滑,切面呈淡褐或棕褐色,半透明胶冻状;光镜下,部分上皮增生,可有小滤泡或假乳头形成,滤泡腔高度扩大,腔内大量胶质贮积。

(3)结节期又称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上皮局灶性增生、复旧或萎缩不一致,分布不均,形成结节。肉眼观,甲状腺呈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一,境界清楚,但无完整包膜,切面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和疤痕形成;光镜下,部分滤泡上皮呈柱状或乳头样增生,小滤泡形成;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贮积;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隔包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

单纯性甲状腺肿分为3期:增生期、胶质贮存期和结节期。

(二)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1.甲状腺腺瘤

(1)单纯型腺瘤包膜完整,肿瘤由大小较一致、排列拥挤、内含胶质,与成人正常甲状腺相似的滤泡构成。

(2)胶样型腺瘤肿瘤由大滤泡或大小不一的滤泡组成,滤泡内充满胶质,并可互相融合成囊,间质少。

(3)胎儿型腺瘤由小而一致、仅含少量胶质或没有胶质的小滤泡构成,上皮细胞为立方形,似胎儿甲状腺组织,间质呈水肿、黏液样。易发生出血、囊性变。

(4)胚胎型腺瘤瘤细胞小,大小较一致,分化好,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偶见不完整的小滤泡,无胶质,间质疏松呈水肿状。

(5)嗜酸细胞型腺瘤又称Hurthle细胞腺瘤。少见,瘤细胞大而多角形,核小,胞质丰富、嗜酸性,内含嗜酸性颗粒。电镜下见嗜酸性细胞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即Hurthle细胞。瘤细胞排列成索网状或巢状,很少形成滤泡。

(6)非典型腺瘤细胞丰富,生长较活跃,有轻度非典型增生,可见核分裂象。瘤细胞排列成索或巢片状,很少形成完整滤泡,间质少,但无包膜和血管侵犯。

2.甲状腺癌

(1)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青少年女性多见,肿瘤生长慢,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但局部淋巴结转移较早。肉眼观,肿瘤呈圆形,无包膜,质地较硬,切面灰白,囊内有乳头形成者为乳头状囊腺癌,常伴有出血、坏死、纤维化和钙化。光镜下,乳头分支多,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间质内常见呈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即砂粒体。乳头上皮可呈单层或多层,癌细胞可分化程度不一,核染色质少,常呈透明或毛玻璃状,无核仁。

(2)滤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早期易血道转移。肉眼观,结节状,包膜不完整,境界较清楚,切面灰白、质软。光镜下,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分化差的呈实性巢片状,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滤泡少而不完整。

(3)髓样癌来源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于APUD瘤,肿瘤可分泌降钙素,产生严重腹泻和低血钙症。肉眼观,单发或多发,可有假包膜,切面灰白或黄褐色,质实而软。光镜下,瘤细胞圆形或多角、梭形,核圆或卯圆形,核仁不明显。瘤细胞呈实体片巢状或乳头状、滤泡状排列,间质内常有淀粉样物质沉着。电镜,胞质内神经内分泌颗粒。

(4)未分化癌少见,生长快,早期即可发生浸润和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肉眼观,肿块较大,形状不规则,无包膜,切面灰白,常有出血、坏死。光镜下,癌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象多。

二、胰腺疾病

(一)糖尿病的类型、病因及病理变化(★★★)

1.类型及病因

(1)原发性糖尿病之胰岛素依赖型胰岛B细胞严重受损,绌胞数目明显减少,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血中胰岛素降低,引起糖尿病。

(2)原发性糖尿病之非胰岛素依赖型病因、发病机制不清楚,认为是与肥胖有关的胰岛素相对不足及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

(3)继发性糖尿病炎症、肿瘤、手术或其他损伤和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Cushing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和类癌综合征)等。

2.病理变化

(1)胰岛病变I型早期为非特异性胰岛炎,胰岛B细胞颗粒脱失、空泡变性、坏死、消失,胰岛变小、数目减少,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Ⅱ型早期病变不明显,后期B细胞减少,常见胰岛淀粉样变性。

(2)血管病变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明显增厚,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变硬,血压增高,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和脂肪变性;可有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电镜下,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高度增厚,有绒毛样突起,突向管腔,内皮细胞间连结增宽,可见窗孔形成,内皮细胞饮液小泡增加,管壁有纤维素样坏死,可有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大、中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或中层钙化,粥样硬化病变程度重。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脑动脉和其他脏器动脉粥样硬化。

(3)肾脏病变①肾脏体积增大;②结节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系膜内有结节状玻璃样物质沉积;③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在肾小球内有玻璃样物质沉积,分布弥漫,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腔变窄或完全闭塞,肾小球缺血和玻璃样变性;④肾小管间质性损害;⑤血管损害: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硬化;⑥肾乳头坏死。

(4)视网膜病变早期为微小动脉瘤和视网膜小静脉扩张,继而渗出、水肿、微血栓形成、出血等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可有纤维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形成等增生性视网膜性病变。

(5)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缺血性损伤,如肢体疼痛、麻木、感觉丧失、肌肉麻痹等,脑细胞也可广泛变性。

(6)其他组织或器官病变可出现皮肤黄色瘤、肝脂肪变和糖原沉积、骨质疏松、糖尿病性外阴炎及化脓性和真菌性感染等。

(二)胰腺肿瘤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头、体、尾部或累及整个胰腺,胰头部最多。肉眼观,胰腺癌大小、形态不一,呈硬性结节突出于胰腺表面,或埋藏于胰腺内,癌周组织常见硬化。镜下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腺癌

癌细胞来自导管上皮,排列成腺样,分化高者可见导管样结构,分化差者无腺管样结构,为实性癌巢。可有乳头状腺癌、乳头状囊腺癌或腺泡型腺癌。

2.未分化癌

又称C间变性癌或多形性癌,癌细胞无腺体结构,排列成实性癌巢或肉瘤样,癌细胞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巨细胞构成。

3.鳞状细胞癌

来自胰腺管上皮的鳞状化生,可与腺癌合并发生(鳞腺癌)。

1.属于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的是

A.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呈乳头样增生,并有小滤泡形成

B.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

C.光镜下大部分滤泡腔高度扩大,腔内大量胶质贮积

D.电镜下滤泡上皮细胞质内内质网丰富,高尔基复合体肥大、核糖体增多,分泌活跃

E.光镜下见上皮细胞变矮、增生减轻,胶质增多变浓

答案:C

考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

解析: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也成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病理变化分为三期:增生期、胶质贮积期、结节期,C项属于胶质贮积期特点,选C。

下一期给大家讲解的是:病理学第九节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大家敬请期待,感谢朋友们的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