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全身慢性疾病。除少数继发性糖尿病外,原发性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尤其是多见于小儿的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病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以成人多见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也要终身治疗,但经药物并配合控制饮食、锻炼身体,两型病人都可以稳定病情,并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如今,在报刊及各种媒体上糖尿病广告铺天盖地。误导患者损失的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广告不外乎从两个方面来迷惑人的,一是“标新”,二是“溯古”。即所谓“要先进靠基因,要神奇靠考古”。前者打着科学的幌子,标榜自己的治疗方法是如何如何先进,甚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后者则一个劲地往古代钻,一开口就追溯几百上千年,必须明白,对糖尿病没有什么神医,迄今也没有什么根治的灵丹妙药!

糖尿病是因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以高血糖为表现的终身疾病。目前尚没有根治的方法。它随着人体自身控制血糖的能力逐渐下降,其借助药物控制血糖的程度依赖性会越来越高。笔者从事临床及科研50年,从未发现一例糖尿病病人被根治,也未曾见到国家级正式刊物报道过。奉劝糖尿病患者要相信糖尿病能够控制,但目前还不能根治。而需要终生服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即使新的胰岛移植方法被认为未来有可能治愈1型糖尿病。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患甲亢、库兴氏病等代谢疾病和妊娠时所发生的糖尿病,在疾病得到纠正或分娩后糖尿可以消失。但以后再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非常大。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在患病多年后缓慢形成的,所有仍需长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这对减少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药

有些早期糖尿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血糖浓度可下降、甚至恢复正常,这并不意味就是彻底治愈糖尿病了,有的还可暂时不必用药。很多虚假广告正是利用这靠药物得来的短时间的症状改善来欺骗消费者的。事实上如果糖尿病停药,血糖水平还会再升高。研究显示,有一些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得到纠正后,可以较长时间仅依靠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来控制血糖,但他们最后还是需要用药物来维持正常血糖的。盲目听信虚假广告不实之词,而在不能停药时仓促停药,很容易造成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那就悔之晚矣。

中医药虽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可以改善糖尿病的症状,一些不法商常把中医药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实中医确有一“消渴症”类似于西医的糖尿病。中药的降糖速度比不上西药,但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上比西医却有一定优势。如糖尿病肾病,可以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对糖尿病眼病的单纯型,可以改善视力,促进眼底渗血出血的吸收,减少致盲。可以说中药是西医药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国内有人打着“纯中药”的旗号,实际上却在其所兜售的中药中加入优降糖、降糖灵等西药,这样常因剂量不当而害了病人。

目前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没有办法根治糖尿病,药物的使用还要因人而异,检验药物的降糖效果的主要方法是看血糖是否被安全降低而又不出现明显的低血糖。在所有检测指标中,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才是检验药物有效性的“金标准”。糖尿病应以西药降糖、中医控制并发症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对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致死率更为优越。此外饮食控制、养生运动、针灸按摩、气功等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糖尿病患者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通医院就医。

“基因疗法”是个谎言

近年来随着基因、纳米等“高科技”的名词的出现,而“基因疗法”便是继“中医理论”之后在糖尿病广告中出现的最时髦的词语。不法商人利用病人对基因一词的陌生,而断章取义的从一些书本上找点恐怕连自己都不明白的热门词汇来糊弄人。要指出的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可以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基因治疗方法。

另外,我还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参加有明显商业目的义诊活动。大凡是有赠药或卖药的义诊都是某些商家打着义诊的幌子来骗钱的,千万不要上当。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任何药物治疗都要建立在良好的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不少广告宣传自己的药物的最大特点是“无需控制饮食”、“想吃就吃”。患者不要把控制饮食想得非常可怕,糖尿病治疗中的饮食控制并不等同于饥饿疗法。目前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人无需忌蔗糖,也可以吃水果。我们要控制的是食物的总热卡量,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应该占总热卡的10%以下,积极控制高血脂。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少吃肥肉等油荤的东西。这种饮食的原则,不但糖尿病人需要遵守,一般的健康人也应采用。所以,糖尿病人吃了某种药物就不需要控制饮食的说法是欺人之谈。

另外,天花乱坠治疗糖尿病的还有所谓“金奖”、“认证”,熟知,国内外正规学术机构和团体是从不颁发什么‘金奖’的。

综上所述,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经过适当的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血糖、尿糖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及生活,这时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也仍可异常,呈糖尿病曲线。此时若不注意控制饮食或不治疗,还会反复。医院复查。值得注意的是,影响糖尿病的可变因素较多,如劳累、失眠、感染、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都可引起病情的复发。因此,糖尿病病友应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要坚持长期治疗,克服不利于治疗糖尿病的因素,与医生密切配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进而防止并发症是完全可能的。

今后随着科学进步、医学发展,将会给糖尿病带来新的希望。年1月首次在阿根廷开展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年以后中国国内进行的百余例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均证实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短期有肯定疗效,安全性好,可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甚至停用胰岛素注射而有效控制血糖。但该疗法目前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未经过远期疗效评价,是否能彻底根治糖尿病,还需要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

附:我国《药品广告审查标准》《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加强医疗广告监督的通知》。熟读以下这些条文,相信对您鉴别医药广告的真假会有所裨益:

医疗广告

不得含有与药品相关的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制剂以及医疗机构自制的中药配方药品、中药汤剂等。

禁止出现从业医师技术职称,包括“××博士”、“××专家”等非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用语。

禁止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包括军队单位、军队个人和冠以与军队相关的任何称谓)、医疗机构内部科室名义发布医疗广告。

禁止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医疗广告。有关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文章中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地址、电话、联系办法等广告宣传内容;在发表有关文章的同时,不得在同一媒介同一时间或者版面发布有关该医疗服务及其医疗机构的广告。

药品广告

药品广告中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保证,如“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

广告中不得含有“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绝对化的语言和表示。

广告中不得含有治愈率,有效率及获奖的内容。

广告中不得含有“无效退款”、“保险公司承诺”等承诺。

药品广告中不得含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形象做证明的内容。

本文(-09-15)发表于“退休医生桑的博客”







































北京最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6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