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障碍所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复合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但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疲乏无力等。
本病多采用饮食、药物、运动等综合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重要器官,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急性并发症不及时处理,严重可危及生命。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1型和2型糖尿病病因因素如下:
(1)1型糖尿病病因
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1型糖尿病环境因素: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体内的胰岛素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
(2)2型糖尿病病因
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型糖尿病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什么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
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多与男性,其患病率远低于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有关。
1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下降,合称“三多一少”,晚期重症患者可出现昏迷。
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并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本病可能会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危及生命。
1型糖尿病晚期可有白内障、视力障碍及视网膜病变,甚至导致失明。
还可发生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等。
积极治疗,可以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但目前无法彻底治愈。
什么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类型,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属内分泌疾病。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90%都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也可见于青少年,青少年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增加。
我们人体内有一种名为胰岛素的物质,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
如果体内胰岛素的绝对与相对不足,“降糖”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大量糖留滞在血液中,部分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我们称之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一般在初期时没什么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2型糖尿病需要采取降血糖、降血压、调整血脂、抗血小板、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的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饮食方面有禁忌,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还会损害眼、肾、神经以及心脏、脑、下肢大血管等,引起失明、慢性肾衰竭、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并终身坚持,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什么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是许多国家截肢的首位原因,我国糖尿病足病患者中合并感染率高达70%。
糖尿病足是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一些创伤共同作用的结果。
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发生颜色改变、变形、脓性渗出、红肿、局部温度升高和水肿、疼痛等变化。
糖尿病足的主要治疗原则为消除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一些其他辅助治疗。
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极易发展为截肢;急性的全身感染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怎么知道得了糖尿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
血糖升高较快时可致视物模糊。
许多病人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
糖尿病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注意鉴别其他原因所致尿糖阳性。
甲亢、胃空肠吻合术后,因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吸收快,可引起进餐后1/2~1小时血糖过高,可出现糖尿,但空腹血糖和OGTT2小时血糖正常。
严重肝病时肝糖原合成受阻,肝糖原贮存减少,进食后1/2~1小时血糖过高,出现糖尿,但空腹血糖偏低,餐后2~3小时血糖正常或低于正常。
应激状态: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多种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特征性表现,不难鉴别。
医生是怎么诊断糖尿病的?糖尿病诊断以血糖异常升高作为依据,如单纯检查空腹血糖,糖尿病漏诊率高,应加验餐后血糖,必要时进行OGTT。
诊断线索:“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以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或伴发病首诊的病人。
高危人群:有糖调节受损(IGR)史;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一级亲属;妊娠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等。此外,45岁以上健康体检或因各种疾病、手术住院时应常规排查糖尿病。
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OGTT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若无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急性严重代谢紊乱: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感染性疾病:糖尿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血糖控制差者更易发生也更严重。
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脏微血管病变等。
糖尿病心肌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灶性坏死,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脑梗死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可累及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末梢麻木、刺痛;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等。
糖尿病足: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多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非外伤性截肢的最主要原因。
其他:糖尿病还可引起眼部、口腔、皮肤等疾病。
怎么预防糖尿病?糖尿病可以通过控制饮食、积极运动、减轻体重、保持合理生活方式等一些方法来进行预防。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内分泌疾病,患者如果一旦患有糖尿病,有些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来进行治疗,所以平时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患有糖尿病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预防:
1.控制饮食。饮食的控制是预防糖尿病非常关键的因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所导致的。患者应当尽量多食用蔬菜,过多或者糖类含量比较大的食物,一些含糖量比较高的水果,应当尽量避免食用,尽量多进食一些杂粮以及瘦肉和蛋白,避免过多高热量入。
2.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多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体重都比较偏胖,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预防糖尿病非常有效。
3.定期监测血糖。患者如果存在糖尿病家族史,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的变化,如果出现异常,及时治疗。
贵州省综合细胞库(贵州泛特尔干细胞库)是
生态文明贵阳国家论坛细胞治疗与健康论坛承办单位
贵州省脐带胎盘组织采集定点机构
捷克舒迪安生物技术合作单位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单位
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技术支持单位
荣获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细胞储存研究单位
专利技术荣获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成果奖
荣获第十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中国科技创新示范单位和发明优秀奖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联盟理事单位
贵阳市科技教育基地
贵阳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基地
贵州省生命科学科普教育基地
泛特尔细胞目前拥有26项自主研发专利和6项国外引进的专利
●年经贵州省卫生厅批准正式设立贵州泛特尔干细胞库。
●是贵州省经省卫生厅批准从事胎盘及脐带组织干细胞采集、储存服务的专业机构。
●贵州省发改委、省卫计委、省食药监局、省质监局联合发文批准贵州泛特尔细胞生物组建贵州省综合细胞库及贵州省区域细胞制备中心。
●年7月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高新区分会场,由省政协副主席张光奇、中国科学院童坦君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何琪杨教授、泛特尔细胞生物边曙光董事长共同揭牌,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赵韡,贵阳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昌祥等领导共同见证。
“贵州省区域细胞制备中心”“贵州省综合细胞库”揭牌
●贵州省综合细胞库(贵州泛特尔干细胞库)是专门从事干细胞储存及生物医疗技术推广服务的公司。
●贵州省综合细胞库(贵州泛特尔干细胞库)的建立,改写了贵州省无干细胞库的历史,“身边的干细胞库”可就近提供安全、方便、高质量的储存服务。
●贵州省综合细胞库(贵州泛特尔干细胞库)采集的干细胞贵阳市区1小时内入库,省内6小时内入库。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细胞的活性。
●未来,当您或家人需要使用干细胞时,贵州泛特尔干细胞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复苏制备临床级干细医院。从而确保了您治疗的最佳时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