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专治白癫疯的 http://m.39.net/pf/bdfyy/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随着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胰岛素β细胞功能下降,血糖控制不理想,低血糖风险及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增加。所以人们对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需求也日益明显。

理想降糖药应具有哪些特点?

应该具有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良好持久的血糖控制,不增加低血糖,不增加体重、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可灵活用于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良好的安全性、减缓或逆转疾病进程等特点。

磺脲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能够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磺脲类药物发明较早,在年人工合成第一个磺脲类——甲苯磺丁脲,并第一次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第一代磺脲类有:甲苯磺丁脲、醋磺己脲,氯磺丙脲、甲磺丁脲等。

(1)优点:降糖效果显著。

(2)缺点:作用时间过长、受体亲和力小,脂溶性细胞膜通透性差、服用剂量大(几百到几千mg/d)、严重持久低血糖反应多、药物相互作用多。

继第一代磺脲类药之后,年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格列苯脲问世,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相继问世,受体亲和力较第一代磺脲类高,通透性差,脂溶性细胞膜通透性较第一代磺脲类高,药物相互作用少,服用剂量大。

二代磺脲类的特点及缺陷

二代磺脲类的血药动力学

使用磺脲类药时要注意本类药物的失效

●原发性失效:指糖尿病患者开始使用磺脲类药物,1个月内未能控制病情,空腹血糖仍>mg/dl(14mmol/L),这种情况往往在合并使用双胍类降糖药后有所改善。

●继发性失效:指糖尿病患者接受磺脲类药物治疗后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经过1段时间(1个月以上,多数1年以上)后疗效逐渐减弱,需要加大剂量。服用足量的磺脲类药物空腹血糖仍高于mg/dl(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mg/dl(14mmol/L)持续数月,应视为继发性失效。宜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磺脲类的适应证

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血糖获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双胍类等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不满意或因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

磺脲类继发性失效后,可与基础胰岛素联合治疗,不必停用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使用原则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第二代药物常餐前服用,一般餐前半小时服用;

肾功能较差者使用格列喹酮较安全;

对年老、体弱慎用格列苯脲,以免发生低血糖;消渴丸的主要成分是格列苯脲。

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磺脲类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①低血糖发生往往不像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且持续时间长,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

②老年人慎用,个体差异较大。

其他的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5%的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斑丘疹、光敏,少数血液学反应,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等。

磺脲类禁忌证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3)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肝肾功能不全时;

(4)哺乳期糖尿病患者。

作者:长春市朝阳区红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莹

编辑:寸心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9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