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妇科内分泌门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越来越多,-年我国对年龄在19-45岁之间的名汉族女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汉族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61%,但仅有9.61%的患者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内分泌或者妇科方面的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青春期及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育龄女性继发性闭经和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该综合征在年由Stein和Leventhal提出,以肥胖、多毛、皮肤痤疮、月经失调、不孕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被命名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
这些症状提示你,可能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病症之所以复杂、难于诊断,主要在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种:
1、月经失去正常的规律性。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患者经常数月来一次月经,老百姓俗称为“季经”,甚至闭经,有些患者则表现为经期时间长,淋漓不净,持续10-20余天。
2、高雄激素的表现。患者可有面部、背部痤疮,严重的甚至整个面部遍布痤疮,有些女性朋友乳房、腋窝、身体中线部位出现过多的毛发,最让爱美的MM们无法忍受的是胡须的出现。
痤疮和多毛、皮脂溢一样,都是体内雄激素过多的临床表现。
如果家长发现女儿初潮后两三年仍存在月经稀少、闭经现象,且出现上唇、下腹、大腿内侧等处多毛现象,应高度怀疑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警报”,医院进行血液检测,看雄激素含量、胰岛素、血糖等指标是否超标。
如果女孩初潮两三年后,月经仍稀少或者出现闭经,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性在五成以上,应尽快进行诊断、治疗。
3、多囊卵巢是指卵巢形态学的改变,表现为卵巢体积增大,B超检查时可见多个不成熟的小卵泡呈串珠状包绕于卵巢周边,俗称“项链征”,它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特有的临床表现之一。
4、肥胖、体重超重。很多姑娘抱怨说自己吃得并不多,但体重年年不断增长,不知不觉已经长成了“肥妹”,想减重,却非常困难。
大多患者的突出特点是外表不胖,体重指数甚至不到23,但腰围粗,腰臀比超标。通常患者的腰围大于80厘米,腰臀比大于0.85。这种中间型肥胖又称为“男性肥胖”,原因是患者体内雄激素过高,导致脂肪有选择性地堆积在腰腹部。
5、不孕及反复流产。很多职场女性,为不孕症或者反复多次的流产所困扰,来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因为这个病有排卵障碍,所以怀孕的几率较正常妇女要减少,一旦怀孕,又容易因为特有的高雄激素、高促性腺激素、高胰岛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等因素而自然流产。
正因为PCOS病因的复杂性、表现的多样性,临床上称之“多囊卵巢综合征”。
如何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上目前是根据欧洲生殖和胚胎医学会和美国生殖医学会年在鹿特丹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诊断标准:
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
高雄激素的临床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并排除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
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
符合以上三项中两项者、排除高雄激素的其他病因即可诊断。
但临床上有些病人并没有这么典型,有些人仅仅表现为月经不规则,不规则阴道出血,而无卵巢多囊、痤疮、多毛、肥胖等变化,是否能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呢?这个就不一定了,需要专业的妇科内分泌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判断及甄别。
患者往往需要做哪些检查?很多病人来看诊时,都会有疑虑,为啥医生要开那么多化验单,抽那么多血呢?
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的疾病,每个患者的表现可能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做相关的检查来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雄激素的卵巢肿瘤等病症,做出准确的诊断。
具体来讲,有以下检查:
1、身体方面检查。
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检查面部及背部痤疮情况,体毛及性毛分布状况等等,对患者有无合并症进行初步评估。
2、检测雄激素水平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之一。
不过,临床上经常见到雄激素检测发出“假警报”的情况。这与目前雄激素检测试剂和检测标准混乱有关。医院只检测总睾酮这一个指标,其实游离睾酮才是发挥生物活性的部分,因此,测出来总睾酮水平高,并不代表体内游离睾酮的水平。
3、“喝糖水”检查。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7.5%-10%伴有2型糖尿病。20-40%的PCOS患者会在40岁左右出现糖耐量异常或者发生2型糖尿病,其患病率明显高于同龄女性。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最终走向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青春期患者更为特别,有16%的人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表现为出现糖耐量异常,“喝糖水”检查就是为了了解患者的代谢状况,判断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
建议患者在月经期的第2-5天,清晨、空腹来做这些检查。
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9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