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育女虽然不像唐僧取经那样需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也是困难重重,其中最大一难便是妊娠糖尿病,它影响了大约10%的孕妇,会增加早产、难产、死产、先兆子痫、阴道严重撕裂、新生儿低血糖以及呼吸窘迫的风险。
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准妈妈没有危机意识,水果、甜点、加工食品和精制谷物吃个不停,直到糖筛临头才来抱佛脚,甚至糖耐量受损了才知道亡羊补牢。
晚肯定是晚了,但立马行动总比坐以待毙强。
1
怎样算妊娠糖尿病?
对于大多数孕妇来说,除了口渴和排尿频率增加偶有发生,妊娠糖尿病不会引起更多的症状,所以如果不测血糖,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患上糖尿病。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年制定的标准,只要空腹血糖≥5.1mmol/L或餐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都能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控制血糖的目标就更严格了,空腹血糖要<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要小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要<6.7mmol/L。
2
什么时候进行糖筛?
所有孕妇都应该做妊娠糖尿病的筛查,采血化验一般安排在孕24~28周进行。
多囊患者属于高危人群,不要等到孕中期才去查,而是在诊断出该病后就立即完善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孕24周时还应该复查。
3
如何应对妊娠糖尿病?
如果确诊了妊娠糖尿病,最好买一台家用血糖仪来监测血糖水平,空腹以及晚上餐后2小时的血糖最具监测意义。
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是糖尿病管理中“五驾马车”之二,许多孕妇只要做好这两点就能避免药物治疗。
简而言之,我建议用粗粮(例如黑米和燕麦米)代替细粮(例如白米饭和馒头),把吃饭顺序改成先吃点蔬菜和肉类再开始扒饭,餐后别忘了散步15分钟,并且每周至少安排5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快步走)。
4
能“降糖”的维生素B6
用维生素来治疗妊娠糖尿病的说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分别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和《美国妇产科杂志》上的两篇独立研究报告指出[1,2],一些妊娠糖尿病患者口服色氨酸后出现了尿液黄尿酸水平排泄增加的现象,这意味着她们缺乏维生素B6。
而且有趣的是,连续14天补充mg/d维生素B6后,不仅使她们的色氨酸代谢恢复正常,就连葡萄糖耐量也显著改善。
当时没有人知道个中原因,直到年3月一篇题为《维生素B6缺乏会破坏胰岛中的血清素信号并诱发小鼠妊娠糖尿病》的研究报告刊登于《自然》杂志后才为我们解开了迷雾[3]。
原来,妊娠期胰岛中高水平的血清素能促进β细胞增殖并增加其质量,而低血清素水平或血清素2B受体信号弱则会阻碍β细胞增殖,进而诱发妊娠糖尿病。
由于血清素是从色氨酸代谢而来的,这条途经强烈依赖维生素B6这个辅酶,所以一旦色氨酸或维生素B6不足,血清素也就无法生成,血清素2B受体更无法被激活。
简而言之,维生素B6缺乏会破坏胰岛中的血清素信号并诱发妊娠糖尿病,也就是该研究报告的标题。
你可能会提出疑问,饮食均衡的情况下会缺乏维生素B6吗?
或许是吃够了,但有的人依然缺。
维生素B6的推荐摄入量是2.2mg/d(孕期),吃好一日三餐的人不难做到,但问题是这个量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维生素B6的代谢及清除涉及ALPL和NBPF3基因,携带特定基因型的人对维生素B6的需求大大增加。我就是NBPF3-CT型人,日常补充25mg/d以上维生素B6。
不仅如此,有些药物本身就会导致维生素B6耗竭,例如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就出现了尿液黄尿酸水平排泄增加的现象[4]。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研究指出避孕药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难怪有那么多患者抱怨避孕药使她们情绪低落和抑郁,原因可能就是血清素生成障碍。
因此,疾病问题需要运用营养基因组学来分析,生搬硬套《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种公共人群数据给建议的机械营养学时代过去了。
医院都没有开展尿液黄尿酸水平的检测(功能医学实验室有,但费用高昂),我们也就无从得知是否缺乏维生素B6。但作为低成本、低风险的尝试,在医生指导下直接连续2周补充mg维生素B6是完全可行的。
需要强调的是,维生素B6的最有效形式是磷酸吡哆醛,这种维生素B6很难在国内的药品或保健品中获取(它们用的是吡哆醇),建议你海淘。
顺带一提,维生素B6还有改善孕吐、预防肾结石、对抗糖化反应、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和治疗铁粒幼细胞贫血等妙用哦,一些资料甚至宣称(以下我不确定)对痤疮、面部油腻、脂溢性皮炎和高雄激素性脱发也有用。
5
肌醇又来了
肌醇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全谷物、豆类和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糖醇,作为胰岛素的第二信使,它通过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途经激活4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易位,从而促进血糖的代谢。
研究发现,妊娠糖尿病者的肌醇氧化酶活力升高,导致Myo-肌醇被分解,孕早期的尿液Myo-肌醇排泄率增加了2.9倍,孕晚期增加了5.5倍。
如果给妊娠糖尿病高危人群或患者补充肌醇(Myo形式),则可以降低大约60%的发病风险,减少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或用药剂量。
下表是我摘录的部分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肌醇可以有效地预防并辅助治疗妊娠糖尿病(更大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哦)[5-13]。
看完后你该明白为什么我会建议多囊患者孕期也坚持补充肌醇了吧,本身就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低成本、低风险的营养补充就能降低的发病风险,为什么不呢?
有些人不敢吃,主要是受家人影响,他们担心肌醇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我能理解,但很纳闷,敢吃各种未经人体实验证实安全的加工食品却不敢补充有临床试验肯定的营养素,太没道理了呀。
事实上,肌醇的安全性十分亮眼,LD50是食盐的3.3倍、果糖的2.5倍,目前为止的所有数据都显示孕期使用肌醇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最多也就是剂量太大时会导致轻度的胃肠道不适。
而且不能忽略的是,肌醇还能预防对叶酸无反应型的神经管缺陷,妊娠中期的脐带血肌醇浓度是非妊娠女性血清中的5倍,婴幼儿配方奶粉里都是添加有肌醇这种营养强化剂的(但不如母乳中含量丰富),所以肌醇对胎儿有害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最后强调下用法和剂量。妊娠期最好补充Myo-肌醇(4g/d)而不是D-手性肌醇,虽然理论上后者更合适,但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太少了,所以还是推荐Myo-肌醇。
5
Vincent的唠叨
超重或肥胖、缺乏体育锻炼、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直系亲属中有人患糖尿病以及曾生过4.1公斤重以上的婴儿的人都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筛马虎不得。
一旦发现异常,最好从孕早期便做好饮食和运动管理,然后配合肌醇的补充,必要时再辅以维生素B6。
尽管这些方法不能让所有人免遭妊娠糖尿病,但能救一个是一个,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胰岛素治疗就是好事。
尤其是饮食和运动这种老生常谈的“正确的废话”,强调多少次都不为过。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相关文章(点击蓝字查看):
1.孕期没有咖啡因安全剂量,再少也有不良影响
2.孕期有必要吃海藻油DHA吗,会增加宝宝头围吗?
3.孕期补什么,孩子更有希望成为爱因斯坦?
4.孕期要注意“进补”哪些营养素?
参考文献:
[1]BenninkHJ,SchreursWH.Improvementoforalglucosetoleranceingestationaldiabetesbypyridoxine.BrMedJ.Jul5;3():13-5.[2]SpellacyWN,BuhiWC,BirkSA.VitaminB6treatmentof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studiesofbloodglucoseandplasmainsulin.AmJObstetGynecol.Mar15;(6):-.[3]Fields,A.M.,Welle,K.,Ho,E.S.etal.VitaminB6deficiencydisruptsserotoninsignalinginpancreaticisletsandinducesgestationaldiabetesinmice.CommunBiol4,().[4]ThevitaminB6requirementinoralcontraceptiveusers.NutrRev.Nov;37(11):-5.[5]DAnnaR,DiBenedettoV,RizzoP,RaffoneE,InterdonatoML,CorradoF,DiBenedettoA.Myo-inositolmaypreventgestationaldiabetesinPCOSwomen.GynecolEndocrinol.Jun;28(6):-2.[6]DAnnaR,ScilipotiA,GiordanoD,CarusoC,CannataML,InterdonatoML,CorradoF,DiBenedettoA.myo-Inositolsupplementationandonsetof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inpregnantwomenwithafamilyhistoryoftype2diabetes:aprospective,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study.DiabetesCare.Apr;36(4):-7.[7]MatarrelliB,VitacolonnaE,DAngeloM,PavoneG,MatteiPA,LiberatiM,CelentanoC.Effectofdietarymyo-inositolsupplementationinpregnancyontheincidenceofmaternal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andfetalout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7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