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肾内科主任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肾病,绝大多数都属于慢性肾脏病(即慢性肾病,CKD),IgA肾病、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及糖尿病肾病等都属于CKD。这些慢性肾病,若未能及时发现或未正规治疗或根本不去治疗,患者的血肌酐就可能逐渐升高,甚至发展到尿毒症水平。有肾友说,血肌酐高到或μmol/L,患者就有生命危险,甚至死亡。或者说,血肌酐越是高得厉害,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危险性或死亡风险就越高。甚至有肾友认为,尿毒症就是慢性肾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或最大死因。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下面就让肾为先说一说这方面的问题。
可以这样说,病情进展的慢性肾病危险性或主要死因并不是血肌酐有多高,那会是什么?应该说,病情进展的慢性肾病危险性或主要死因是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终末期肾病(ESRD)及维持性血透的尿毒症患者,他们几乎%都会合并或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在三大死亡原因中的心脑血管疾病是排在第一位,主要与如下这四个方面因素有关。
一、“三高”的影响:“三高”中影响最大的是高血压,越是到了慢性肾脏病中后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就越高,等到了终末期肾病,高血压的发生率几乎为%。而高血压对靶器官的伤害最大的就是心脑血管,导致心衰与脑血管意外,都是对死亡的最大威胁。另外,高血糖与高血脂也会对心脑血管产生伤害。
二、顽固性水钠潴留:肾功能下降后,肾脏的水处理能力及调节电解质平衡能力等都会减弱或减退,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影响血压与心脑血管,患者的死亡风险会进一步增加。越是到了慢性肾脏病后期或维持性血透的尿毒症,患者就更容易出现顽固性水钠潴留,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会更高。
三、血电解质的紊乱: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及钙磷紊乱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促进或影响因素。随着慢性肾病的进展,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钙血症及高磷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现象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慢性肾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四、微炎状态与其它:除了如上提到的这些影响因素之外,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及继发性甲旁亢等都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慢性肾病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也与这些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不要以为,心脑血管疾病会突然发生。其实,只要存在如上这些影响因素且未能及时纠正,从慢性肾病1期开始,那些伤害心脑血管的“种子”就开始“萌芽”,而且还可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如若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状态,无论如何治疗,都是非常被动的。因此,只有早预防与早治疗,才是减少或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减少死亡风险的最佳选择。肾友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措施。
1.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抽烟、不锻炼、经常熬夜及作息不规律等都可促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更应该戒烟、适当增加运动量、不熬夜及生活有规律等。
2.控制三高放在首位
控制“三高”应放在首位,而且应该从慢性肾脏病1期就要重视对“三高”的治疗。血压高者应考虑加用降压药,血糖高者应考虑加用降糖药、血脂高者应考虑加用降脂药,而且要尽可能将其控制达标,同时配合好饮食。
3.防治血电解质紊乱
无论是慢性肾脏病1-2期,还是慢性肾脏病3-5期,在整个病程中都要定期检查血电解质,尤其应 营养不良、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及继发性甲旁亢等其它并发症也要积极治疗,不过度控制饮食、积极纠正贫血与酸中毒、治疗甲旁亢等都能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从而减少死亡风险。
最后总结成一句话:慢性肾病病情进展的危险性或主要死因并不是血肌酐有多高,而是心脑血管疾病,早预防与早治疗是关键。
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7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