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糖●控糖····················
糖尿病肾病不能吃豆制品?
“糖尿病肾病的最主要表现就是从尿中排出蛋白。蛋白排出的多,对肾脏损害就大。故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人体每天需要一定量的蛋白质补充营养,动物蛋白比豆类蛋白质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叫优质蛋白。所以糖尿病病人需要适量的摄入动物蛋白,避免豆类蛋白。”这段话来自营养门诊就诊的一位患者,他说的头头是道,乍一听还很有道理。对于肾病患者能不能吃豆制品的讨论由来已久,即使一些医生也抱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
一、豆制品会加重肾脏负担吗?
反对肾病患者吃大豆制品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非必需氨基酸说肾病患者应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这一点毋庸置疑。蛋白质应以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为主,即含有较多的必需氨基酸,且与人体蛋白质构造相似,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豆制品的反对者认为豆制品内含有较多的非必需氨基酸,长期大量食用会引起肾小球损伤或硬化;同时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因此,绝对不能食用。
观点二:高磷食物说肾小球滤过率降至25~30毫升/分钟时,磷滤过排出减少,导致血磷升高;若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常伴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中钙磷释放增加,血磷的升高难以控制。反对者认为豆制品普遍含磷量高,摄入豆制品将进一步加重高磷血症。
二、上述两种观点有科学依据可循吗?慢性肾病患者能吃豆制品吗?
大豆蛋白属优质蛋自。蛋白质质量的优劣与其组成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及比例息息相关。大豆中氨基酸的组成除蛋氨酸含量略低外,其余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均与全蛋蛋白和猪肉接近。经消化率修正氨基酸评分(PDCAAS)亦比较接近。
研究表明大豆蛋白能有效降低蛋自尿、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展。阿扎德巴克特(Azadbakht)小组曾对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一项长达4年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食用35%动物蛋白+35%大豆蛋白+30%植物蛋白组较70%动物蛋白+30%植物蛋白组蛋白尿下降0.12克/天,肌酐也有改善,同时前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改善更显著。特谢拉(Teixeira)等比较了大豆蛋白和酪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在为期7个月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14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4周0.5克千克?天的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结果为,大豆蛋白较酪蛋白能更有效地降低尿白蛋白排泄且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浆异黄水平成反比。该研究提示,大豆蛋白除了必需氨基酸,其所含有的多种非蛋白成分,例如大豆异黄酮和大豆多肽有改善肾功能和延缓肾病进程的作用。
并非全部豆制品均为高磷食品。与其他食物相比,部分豆制品中磷含量确实偏高,例如克黄豆的含磷量为毫克,属高磷食品,豆腐皮、腐竹、豆腐干等磷含量也不低;但是,也有部分豆制品为低磷食品,例如克南豆腐的含磷量仅为76毫克,豆浆为21毫克。肾功能不全患者每日的磷摄入推荐量~毫克,由此看来,每日通过摄入适量豆制品获得的磷的量是安全的。
单位蛋白质磷含量意义大。对于限蛋白饮食,以单位蛋白质重量计算磷含量,更具有实践意义。例如每克干黄豆含35克蛋白质,其每克蛋白质所含磷为13.29毫克鸡蛋中每克蛋白质所含磷为13.86毫克;牛奶的每克蛋白质所含磷为24.33毫克。由此可见,单位蛋白质中,黄豆的含磷量与鸡蛋并无多少差异,并且低于牛奶。因此,在坚持低蛋白饮食的原则下,肾病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豆制品的。
推荐意见肾病患者在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的前提下,可适量摄食豆制品。适量选择含磷量适中及偏低的豆制品不会影响肾病患者的血磷水平。
三、痛风患者可以吃豆制品吗?
痛风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来源包括内源性(80%6)及外源性(20%),后者主要来自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因此,控制嘌呤摄入量对痛风患者非常重要。
豆制品被认为是高嘌呤食物,不但患者深信不疑,一些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亚太临床营养杂志》年的一篇报告调查了亚太地区的医学工作者,结果有48%的人认为大豆制品会导致痛风。事实果真如此吗?豆制品是高嘌呤食物吗?
通过豆制品摄入的嘌呤总量并不多。关于食物中嘌呤含量的数据,目前还没有十分权威的数据来源,并且各种不同来源的大豆嘌呤含量相差也较大。
虽然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豆类嘌含量与瘦肉类相似,但须注意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豆类与肉类的摄入量却相差较远。我们可以进行比较:克瘦肉相当于1块半大排大小,这很容易在一顿丰盛的大餐中摄入并可能超量摄入;但是,每餐摄入克大豆就有些困难了。同时,在豆制品加工、制作、烹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嘌呤会溶解于水中而被去除,所以,吃同样重量的豆制品,摄入的嘌呤又要比直接吃黄豆少得多。总结下来,我们可以发现摄食豆制品给人体带来的嘌呤含量是有限的。
与肉类相比,豆制品中嘌呤组成有差异。除摄入量不同外,豆制品与肉类中的嘌呤组成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别。目前发现大豆中嘌呤的组成以腺嘌呤和鸟嘌呤为主,占嘌呤总量的96%以上;而肉类中的次黄嘌昤和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占嘌呤总量的60%以上。嘌呤组成不同对最终尿酸的生成也会造成影响,因为在代谢时,腺嘌呤转化生成尿酸的步骤繁琐,速率较低,而次黄嘌呤可直接经过黄嘌呤代谢成尿酸,相对直接。
人群研究未见豆制品摄入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美国一项研究对20年中例新发痛风患者的饮食习惯、饮食频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海鲜和肉类摄入量高的人群痛风的发生率也高;而富含嘌呤的植物性食物,例如豆制品等摄入量高的人群未见其与痛风发作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痛风患者适量食用豆制品不会过多增加嘌吟摄入。
推荐意见适量摄入豆制品不会引起机体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及痛呈风发作。食用豆制品前经热水浸泡漂洗,可进一步减少嘌呤的摄入。
今天的文章有什么呢?
分享出来互相学习吧,欢迎下方留言
推荐阅读
点击查看:昆明市区店地址
点击查看:在线服务
点击查看:21天饮食习惯重塑——在线报名
点击查看:康宁聊健康
点击查看:康宁聊营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6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