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从小学到大,从年轻学到老,是直到死亡才能停止的事情。
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只要牢牢的掌握住,势必会给人们很大的启发。
如果对糖尿病知识比较感兴趣的人,应该知道糖尿病就像一种“慢性癌症”一样,是一辈子的事。
但是,如果在确诊糖尿病之后,及时控制住血糖,相信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会小很多。
如果符合下面四个标准,糖尿病的几率很大:
第一,三多一少症状
首先,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把摄入的食物一一转化为糖,如果血液中的糖分过量,无法正常排泄出去。
身体会想到通过其他途径把糖分排出去,比如利用尿液,于是就会导致人的排尿量显著增加了。
其次,想要排尿的冲动越大,就越容易发生口渴的情况,一拿到水就会咕嘟咕嘟的大喝不停,这也是因为人体对于水分的渴求。
再次,排泄量增加的同时,人的食欲也会发生改变,更加渴望摄入食物,但是吃的多,身体却不能彻底吸收,最后还是会饿,越饿越想吃食物。
最后,因为身体无法正常的控制血糖了,吸收不到营养,反而还要消耗较多的能量,人很容易感到虚弱,体重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第二,一不舒服就发火
胃生病了,胃部会发生疼痛;血压高了,头会晕痛。
总之,身体出现不适,必定伴随着某种疾病的出现。
同样,体内血糖水平过高,身体无法调控,自然会感觉不舒服,人一不舒服,就会立刻脾气暴躁,想发火。
还有些人会郁郁寡欢,感到一点精神都没有,只想躺着、瘫着,一动都不想动。
第三,看东西模糊不清
可能很多人不认为糖尿病和眼睛会有什么关系,但其实两者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
哪怕是在糖尿病的早期,眼睛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一些病变,具体表现为:看东西模糊不清。
根源在于,大量的葡萄糖堆积在眼睛部位,使其形状发生改变,于是眼睛就无法聚焦了。
只有把血糖稳定下来,眼睛才会自动进行调整,改善看不清东西的情况。
第四,脚动不动就出汗
冬天,脚上穿着棉袜子,如果碰到天气暖和、走路多了时,就会感觉脚底一层薄汗,很不舒服。
对于脚部常常出汗的情况,其实有可能是因为血糖调节出现了障碍导致的。
因为血糖不受控制,浓度一旦升高,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脚部出汗、麻木的表现。
若以上表现你都符合,那么降血糖,刻不容缓,牢记五个“一点”。
两个“少一点”:
食欲少一点
简单一点说,想要控制血糖,首先要先控制食欲,不仅是吃肉食,猪、牛、羊、鱼、虾、蟹等,还包括吃素食的欲望,哪怕是对身体有益的蔬菜、水果类的食物。
同时,控制食欲,还可以从改变“一日三餐”做起,把三餐调整为4、5餐,每一餐的量可以做适当的减少。
但是每一餐中的食物一定要丰富,一切对血糖有利的谷物、薯类、豆制品、乳制品都要适量的吃一些。
在食用油的选择上,最好少吃动物油,选择植物油即可,比如核桃油、花生油、芝麻油等。
体重少一点
如果说谁最担心有一天成为糖尿病人,可以说非“肥胖人群”莫属了。
胖不是罪过,但是超过了正常的体质指数,是很容易就患上糖尿病的。
体质指数就是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再平方得出的数值。
如果体质指数超过24kg/m2,那么是时候控制自己的体重了,通过锻炼疗法、饮食疗法,将体重减少一点,就会没那么担心了。
三个“多一点”:
检查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