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做有深度的糖尿病科普

By医者张前进

此文主要针对内分泌/非内分泌专业医务人员和认知程度高的非医务人员,围绕糖尿病从8个小问题展开,全文分上下两部分,共引用50个高质量的参考文献,数据客观、可靠,以期与诸位一同了解和防治糖尿病!

五、糖尿病会导致哪些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DR)是20-70岁成年人失明的首要原因[10]

糖尿病导致的糖尿病肾病(DN)是尿毒症的首要原因[11]

糖尿病导致大血管病变提高2-4倍的心血管死亡和卒中[12]

糖尿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造成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13]

糖尿病导致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是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术的首要原因[14]

人们常说的“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才可怕”是有一定道理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旦出现很难逆转,不仅治疗花费明显增加,而且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所以,糖尿病的治疗重在早期积极控制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体重、吸烟、高凝状态等),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而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前提是有效的筛查,因早期无症状导致2型糖尿病诊断的第1天距糖尿病发生的第1天可能已经有5-7年时间间隔[3],所以,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全面评价并发症和以后每年定期的筛查是发现早期并发症进而采取干预措施的前提。

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有何关系,有危害吗?

2型糖尿病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

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认为糖尿病前期患者短期内罹患糖尿病的绝对风险增加3~10倍[15]。

我国对人的随访发现:IFG、IGT及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分别为5.1%、11.5%和20.2%[16]。

一项研究对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观察发现,IFG、IGT和IFG+IGT组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0.9%、14.5%和32.3%[17]。

大庆研究20年长期跟踪随访,92.8%未进行干预的IGT个体进展为2型糖尿病[18]。

糖尿病引起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危害已被熟知。实际上,高血糖的损害在糖尿病诊断之前就已经发生,因此糖尿病前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标志或分水岭,他的出现标志着将来发生大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以及肿瘤死亡和痴呆等的危险性增高:

1.糖尿病前期导致脑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rt=)显示:以空腹血糖5.0-5.5mmol/l作为对照组,空腹血糖5.6-6.0mmol/l时缺血性卒中发病为对照组的1.27倍,空腹血糖6.1-6.9mmol/l时缺血性卒中发病为对照组的1.6倍[19]。

在澳大利亚糖尿病、肥胖和生活方式研究(Ausdiab)中,对例参与者的糖耐量状况检查发现:IFG是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20]。

日本山形县糖尿病研究(FunagataDiabetesStudy)亚组分析显示,IGT者卒中危险增加51%[21]。

荷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试验中以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小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不同糖代谢状况下卒中的发生或复发情况。结果显示,IGT者卒中危险是正常血糖者的近2倍,糖尿病患者的卒中危险接近3倍[22]。

我国大庆研究对名IGT者随访观察了20年,提示IGT不仅可以影响心血管的死亡率,而且还与全因死亡率有关[18]。

急性心梗患者血糖异常研究(GAMI)结果也表明,新诊断IGT较血糖正常者,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影卒中及严重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23]。

美国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局(AHRQ)meta分析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中IFG+IGT者大血管病变及死亡风险最高。虽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多数研究支持IGT比IFG风险更高。AHRQ年发布的《IGT与IFG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报告提示:IFG人群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年度相对危险为1.32,IGT人群为1.67-3.08[24]。

2.糖尿病前期导致微血管病变风险增加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早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可出现轻微的肾、视网膜和神经等微血管病变。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研究(NHANES)的数据表明,糖尿病前期者(实为IFG患者)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7.7%,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者[25]。

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DPP)显示:IGT患者人群中,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已经达到7.9%[26]。

德国奥格斯堡研究显示,多发性神经病变在IGT和IFG中的患病率分别为13%和11.3%,高于正常糖耐量组的7.4%,提示在糖尿病前期已经有神经损伤的存在[27]。

3.糖尿病前期导致癌症死亡风险增加

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合作分析(DECODE)研究的后续分析显示:男性糖尿病前期人群癌症死亡增加13%,女性则增加11%[28]。

一项对例以色列糖尿病前期患者的20年随访发现,IGT或IFG人群癌症死亡风险较血糖正常水平人群增加24%[29]。

美国一项对例成人受试者进行OGTT发现IGT者癌症死亡率比正常血糖水平者高出87%,是癌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0]。

4.糖尿病前期导致痴呆和艾尔兹海默病风险增加

有研究对名年龄≥75岁,既无智力衰退也无糖尿病的老年人进行长期随访。研究开始时,有47例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9年随访过程中,名老人出现智力减退,其中例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前期老年人出现智力减退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校正风险分别增加了67%和77%[31]。

七、如何阻止糖尿病前期转变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不是一夜而成的,均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尽管不是所有糖尿病前期都会发展成糖尿病,但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很高。

现有的研究已证明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因此,及时发现血糖正常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并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预防糖尿病,会推迟糖尿病的发生,也就会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我国年开始的“大庆研究”,为糖尿病预防的三大里程碑研究之一,开始最早、随访时间最长[18]。其将全国33家医疗机构的例IGT对象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例)[即推荐患者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鼓励超重或肥胖患者(BMI≥25kg/㎡)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min的中等强度活动](包括运动干预组、饮食干预组、运动和饮食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例),干预时间为6年即年截止,期间2年间隔进行一次糖尿病发病情况检查,20年和30年后即年和年再次进行跟踪随访调查。

①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饮食干预组减少了31%的糖尿病发病率;运动干预组发病减少了46%的发病率,综合干预组减少42%的发病率。这一全球率先实施的随机分组的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实验证明糖尿病是能够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来有效预防的。其后美国、芬兰、日本等国实施的类似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果[32-34]。

②20年跟踪随访研究:年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较对照组减少43%,结果同时表明,IGT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干预组人群比对照组人群平均晚发生糖尿病3.6年。为期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降低IGT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干预效果可以持续到干预实验结束后14年。大庆研究还第一次证明6年生活方式干预在20年间显著降低了微血管并发症,其意义深远。

③30年跟踪随访研究:年底结束的大庆研究30年随访结果新鲜出炉,在ADA最新壁报(Latebreakingposter)展示,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6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