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很多人拿到尿常规检查单后,就被化验单上的+号和-号搞得一头雾水,那这些加减号是什么意思呢?

大致说来:“+”在医学上叫做阳性结果;“-”号就叫阴性结果。

一般哪些指标有+-号?还有其代表的具体临床意义是什么?相信很多患者是搞不懂的。那今天我们请我院肾病科主任冯月松给我们介绍一下。

尿白细胞(WBC)正常参考值是阴性(-)

阳性(+):见于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但也可能是尿液被污染了,出现假阳性。

尿酮体(Ket)正常参考值:阴性(-)

阳性(+),多见于重症糖尿病、长时间禁食、呕吐、腹泻、脱水或脂肪摄入过多时。

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

阳性(+):提示有泌尿道感染的可能。

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若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尿蛋白(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出现一过性蛋白尿。

葡萄糖(Glu)

正常人如短时间内服用大量葡萄糖液时、运动后、妊娠期可发生一过性尿糖增高。

正常参考值:阴性(-)

阳性(+):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这时应该进行血糖检测明确是否有糖尿病。

尿比重(SG)

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检测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参考值:1.-1.

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比重增高: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

尿酸碱度(PH)

pH值(酸碱度)一般情况下在6.0左右。正常尿为弱酸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正常参考值:5.0-8.0

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

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等。

尿红细胞(RBC)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正常参考值:0-3/HP

临床意义: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尿潜血(ERY)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

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尿潜血也有假阳性的时候,这时应结合尿沉渣检查明确其真假,必要时可做尿红细胞位相检查。

尿管型(KLG)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损害的标志。

尿上皮细胞(SPC)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

“尿常规化验单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是可以知晓其大概内涵的,但是很多时候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背景,单纯性的指标内涵并不能完全指导患者吃什么药,或者明确病情发展到了什么层次,还是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请医师综合分析,不能以偏概全”,我院肾病科主任冯月松提醒道。

冯月松莲湖区中医药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长期从事肾脏疾病临床诊疗科研工作,专注肾脏病理改变与中医辨证相关性的研究。编辑院内专著《上岗医师病情管理实用手册》1部;参编《肾脏疾病基础和治疗》及《新编肾脏内科学》医学著作2部,先后在国内专业医学刊物上发表关于肾脏疾病的医学论文10余篇。主攻方向:膜性肾病、肾性镜下血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紫癜肾、狼疮肾、水肿病(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

推荐阅读

1、明确诊断、对症治疗丨我院肾病科再次发现一例罕见病-Alport综合征

2、一面锦旗一份责任,我院肾病科又一患者经中医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3、“结肠透析”为肾脏“减负”,让肾病治疗少走弯路

4、精益求精丨我院肾科本月再次完成腹膜透析置管术一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7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