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总共分4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还有继发性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这4型。常见的主要是1型和2型,最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就指的是成人40岁以后发病的这种糖尿病,目前也有年龄年轻化的趋势。1型主要指的是小孩,20岁以下,得了以后只需要打胰岛素。继发糖尿病大部分指继发于其它疾病,内分泌比较常见的,如皮质醇增多症,甲亢等,这些继发治疗好原发病以后,就可以改善。妊娠糖尿病是指的怀孕期间,一般在24-26周做糖筛时发现血糖升高,叫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发生自身免疫破坏,异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引起营养物质代谢性异常疾病,占临床上糖尿病的5%。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常导致患者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并有时会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感染性疾病、慢性并发症(微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相关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从发病的快慢和胰岛B细胞的破坏速度上看,将1型糖尿病分为经典1型、暴发性1型和缓慢进展性1型。
1型糖尿病疾病分类经典1型糖尿病:诊断时临床表现变化很大,可以是轻度不典型症状、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或昏迷,取决于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能否早期诊断。多为青少年患者,起病较急。胰岛相关自身抗体检查多为阳性。一般起始治疗即需要应用胰岛素降糖。
暴发性1型糖尿病:呈超急性起病,如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常导致患者在短期内死亡,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急危重症。
缓慢进展性1型糖尿病:又称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其早期临床表现貌似2型糖尿病,而以胰岛B细胞遭受缓慢的自身免疫性损害为特征。多为成年后发病,起病缓慢,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糖尿病不需胰岛素治疗的阶段。尽管起病急缓不一,一般均很快进展到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或维持生命。这类患者很少肥胖,但肥胖并不能排除本病可能性。
2型糖尿病疾病分类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临床上85%~9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此类型,其病因现认为多由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促发,种族、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肥胖、血脂异常、老年和糖耐量异常是其危险因素。
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此类型患者体重多正常或消瘦,存在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血浆胰岛素或C肽水平低下,常常较早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临床少见,仅占2型糖尿病的10%左右,发病原因可能与胰岛β细胞结构先天发育异常有关。
继发性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是指由于其他疾病而造成的糖尿病。引起继发性糖尿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胰腺疾病。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胰腺发炎或者是胰腺切除会严重影响胰岛素的产生和分泌,进而造成糖尿病。比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导致胰腺切除或其他疾病造成胰腺破坏等情况,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也属于此类。
二、其它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除了糖尿病外,还有不少内分泌疾病可能使人体胰岛素分泌受到影响,或者使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而导致糖尿病。比如,人脑内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所造成的肢端肥大症。肾脏上方的肾上腺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引起的库欣综合征等。甚至甲状腺功能亢进,都可能给患者带来糖尿病,这些也是一大类继发性糖尿病。
三、药物性糖尿病。患者因为服用了一些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而造成的糖尿病,平常被人们称为激素的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均可引起糖尿病或者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即妊娠在先,出现糖尿病表现在后。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常在产检时发现血糖异常。主要发病机制暂时不明,可能与葡萄糖需要量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相对不足有关。GDM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大多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本病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需引起重视。
(图文资料来自于网络,侵删)香林信步世事大自在,闻思一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