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试验——糖耐量

糖尿病的大名相信各位看官都不陌生,据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0%,患者人数近1个亿,呈快速增长趋势,这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现已将其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这是广大糖尿病患者的福音。糖尿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早防早治。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糖尿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疾病负担,提高生命质量。所以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糖耐量试验。

糖耐量实验的概念

糖耐量试验,也称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有静脉和口服两种,前者称IVGTT,后者称OGTT。IVGTT只用于评价葡萄糖利用的临床研究手段,或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特殊病人。OGTT则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查手段。

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原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最高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可超过7.8mmol/L,可等于或大于11.1mmol/L,说明此人对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除了空腹血糖标准外还有餐后2小时的血糖的标准,其中任何一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诊断糖尿病,诊断糖尿病时测定进餐后2小时的血糖不是日常的饮食而是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不是测定快速血糖而是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这样才能更精确的诊断是否存在糖尿病,这时我们就要用到糖耐量试验。

临床上常用口服的糖耐量试验来诊断病人有无糖代谢异常,被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然后一次服用75克葡萄糖,服糖后的1/2、1、2小时(必要时可在3小时)各测血糖一次,以测定血糖的时间为横坐标(空腹时为0时),血糖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糖耐量曲线,正常人服糖后1/2-1小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一般在2小进左右恢复正常值,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服糖后血糖浓度急剧升高,2小时后仍可高于正常。

葡萄糖耐量试验,多用于可疑糖尿病病人。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这个测定即称为糖耐量试验。 静脉和口服糖耐量实验

上面提到糖耐量实验有静脉和口服两种方式,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毕竟实验要因人而异,了解实验的优缺点及适应证,让检查发挥最大的优势。解病人之苦,是病人之福,更是医生之德。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是在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2h内做系列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以评价个体的血糖调节能力的标准方法,对确定健康和疾病个体也有价值。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IVGTT)适应证与OGTT相同,对某些不宜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患者(如不能承受大剂量口服葡萄糖、胃切除后及其他可致口服葡萄糖吸收不良者),为排除影响葡萄糖吸收的因素,应按WHO的方法进行IVGTT。那么IVGTT是怎么做的呢?IVGTT分为第一时相法、第二时相法及多样本静脉糖耐量实验等。正常人接受IVGTT时血糖迅速升高,很快出现持续5~7min的胰岛素爆发式分泌(第一相),此后随着高血糖的持续,胰岛素维持分泌(第二相),由于血糖水平随即下降,故正常人胰岛素的二项分泌曲线较为低平。如果人为造成持续高血糖状态,则B细胞将显露出更大的胰岛素分泌能力而出现平缓上升,且持续数小时的二相分泌。1.第一时相法:基础状态,短时间(1~2min)内静脉快速注射50%葡萄糖25g,测定0、2、4、6、8、10min的血糖、胰岛素和C肽等值,观察AIR的变化。本方法中葡萄糖剂量一般为0.3g/kg,也可按0.5g/kg计算,最大量为25g。正常人高峰值可达~mU/L,糖耐量减退者约为mU/L,而糖尿病患者常低于50mU/L。2.第二时相法:静脉快速注射50%葡萄糖0.3g/kg,分别于-30、-15、0、2、3、4、5、6、8、10、15、20、30、40、50、60、90、、、、min取血。然后跟大家说说OGTT与IVGTT各自优点与局限。OGTT的优点主要为:①与基础状态状态法比,OGTT糖负荷后的评估参数更多,适合群体研究;②与阻断葡萄糖-胰岛素反馈法相比,OGTT不干扰葡萄糖-胰岛素反馈的生理机制;③与其他激发葡萄糖-胰岛素反馈法(如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微小模型法)相比,葡萄糖从胃肠道逐步吸收,可刺激消化道的激素及胰岛素分泌,更符合生理状态。OGTT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①葡萄糖剂量兼顾个体不同的体重、年龄、性别或体质指数,这个剂量的确定并未反映OGTT中的耐受量,即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②严重高血糖时,不宜服用葡萄糖,以免引起酮症及酮症酸中毒;③重复性差,变异系数大,影响因素较多。IVGTT的优点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变异性小,与高糖钳夹结果又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预测糖尿病的发生,能早期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的B细胞功能受损程度。正常人在同一操作者及相同实验环境下,IVGTT的重复性好(8周之内),即使静脉血动脉化及静脉留置术等均不会改变这种重复性。当然IVGTT也有局限性,主要为:①难以评估中晚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因为当B细胞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胰岛素对葡萄糖刺激的AIR即已消失;②IVGTT结果中各个时相变化的相互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阐明,也有人认为静脉注射葡萄糖产生的第二时相变化是人为产物;③易出现肩部不适、发热、等不良反应,大约持续几分钟即消失,还易引起静脉炎。可见,OGTT实验和IVGTT实验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不应该一味只相信OGTT实验,而忽略IVGTT。    糖耐量实验的判断及临床意义

糖耐量试验的判断如下:

1.当静脉空腹血糖<6.1mmol/L,服糖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2.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两小时血糖≥11.1mmol/L,说明人体处理服用后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OGTT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低减的诊断标准。

4.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且OGTT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服用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已达到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

其临床意义如下:

1.正常糖耐量:

空腹血糖6.1mmol/L(mg/dl),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L(mg/dl);2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mg/dl),尿糖均为(-)。

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糖负荷的能力好。

2.糖尿病性糖耐量:

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服糖后血糖急剧升高,峰时后延峰值超过11.1mmol/L,2小时后仍高于正常水平;尿糖常为阳性。其中服糖后2h的血糖水平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许多早期糖尿病病人,可只表现为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糖尿病人如合并肥胖、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糖皮质醇激素治疗或甾体避孕药时,可使糖耐量减低加重。

3.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血糖6.11~7.Ommol/L(~mg/dl),2小时后血糖水平:7.8mmol/L≤2h血糖11.1mmol/LIGT病人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人能恢复正常,1/3的人仍为糖耐量受损,1/3的人最终转为糖尿病。

4.其他糖耐量异常

(1)平坦型耐糖曲线:

特征:

①空腹血糖水平正常;

②服糖后不见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现血糖高峰,曲线低平;

③较短时间内(一般1小时内)血糖即可恢复原值。

原因:可由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引起。或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等引起。此时由于糖异生作用降低,组织对糖的氧化利用加强而表现为糖耐量增加。

(2)储存延迟型耐糖曲线:

特征:服糖后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且超过11.1mmol/L,而2h值又低于空腹水平。

原因:胃切除病人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或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肝脏不能迅速摄取和处理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多,进一步致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加快,使2h血糖明显降低。

影响糖耐量结果的因素

1、试前饮食。试前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使糖耐量减低,试验结果呈假阳性。因此,在测糖耐量之前,必须保证正常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不应少于g,至少3天,这样检测结果才会准确。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要改善营养一段时间后再检测。

2、体力活动。长期卧床病人可使糖耐量受损,试验前剧烈活动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但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等升血糖激素释放,可使血糖升高,故试前病人应静坐或静卧休息至少0.5小时。

3、精神因素。情绪激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糖升高,故试验期间应避免精神刺激。

4、疾病和创伤。如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病、外科手术及烧伤等均属应激状态,可使血糖暂时升高,糖耐量减低,甲亢等内分泌疾病或是有呕吐、腹泻等状况时血糖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生病状态下不适合做糖耐量试验,应待病愈后恢复正常活动时再做此试验。

5、药物因素。糖皮质激素、某些降压药等药物都会影响血糖,使其升高、降低或出现波动。但不能为了排除药物对血糖的影响而擅自停药,应咨询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有医生决定是否能行糖耐量试验。

最后再为大家奉上两条干货,做笔记做笔记哦:

1、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简化糖耐量试验,即只取空腹和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对于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史的患者,曾有妊娠糖尿病史及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要主动做糖尿病筛查。

2、由于那些糖尿病症状明显,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者,通常已确诊糖尿病,临床上就不大推荐再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了,如必须行此项检查,可以用克白面馒头来代替75克葡萄糖,我们成为“馒头餐试验”,同样抽取静脉血来检测血糖,其诊断意义也是一样的。

以上就是本次推文的全部内容啦,咱们下期见,记得点个赞哦!byeby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69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