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糖尿病刚发生的时候,只有很少的患者会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而这类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得的大多数是1型糖尿病。还有一种是继发性糖尿病。
1错误的指导导致病情加重1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免疫应激造成的。因此,1型糖尿病的发病大多不属于行为方式疾病。但是,一些错误的行为指导会使得情况复杂化。
1、限制谷物的摄入
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确诊就开始被限制谷物的摄入,而这种错误的行为指导也就必然导致他们发生行为方式疾病了。
谷物摄入不足会引起血液质量的改变进而导致微血管损伤的发生。由于微血管病变是高血糖的或然原因,所以,1型糖尿病的恢复也必须考虑微血管修复问题。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人体代谢功能,从而改善血液质量。健康的血液是修复微血管病变的最好手段,因此,营养干预也就成为1型糖尿病的行为治疗手段。
2、过度补充胰岛素
对于病情严重的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是必要的。但是,胰岛素补充过多所引发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下面看一个病例。这是在禁止谷物摄入和过量使用胰岛素的共同作用下患者表现出的特殊临床现象。
病例:一位患医院所做的干细胞移植手术失败了。在干细胞移植手术失败之后,医院医生开始用强制性的大量注射胰岛素来控制患儿的血糖,同时用严格禁止吃谷物的办法控制血糖来源。双管齐下的后果是,该患儿出现了4.3mmol/L的空腹血糖并伴随经常性的低血糖症状,酮症在两个加号到三个加号之间波动,餐后血糖经常在15mmol/L以上。这就是说,在这个小孩身上同时出现了三个问题:低血糖,高血糖,酮症。
患儿医院持续了2个月。当医生控制其高血糖,其低血糖症状就变得更严重。当医生试图用胰岛素解决酮症,他们面临同样问题。
此时,医院的医生已经束手无策,患者找到我寻求帮助。
如何才能解除这些不良症状?
我的办法是首先解除她的低血糖症状,在此同时要容忍高血糖和酮症的存在。我建议患儿稍微减少一点胰岛素注射量并同时多吃一点粮食。很快其低血糖症状被解除,但是她的空腹血糖变得非常高,达到16-17mmol/L,酮症依然存在。继续遵从我的疗法一段时间之后,酮症也开始消除。二十几天后,他的空腹血糖恢复到8.2mmol/L-8.0mmol/L之间。餐后血糖变为正常,酮症也彻底消失了。
2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变化Reaven发现代谢综合症之后,医学界已经普遍注重胰岛素血浓度检测。由此,胰岛素分泌不足甚至停止分泌胰岛素的糖尿病被称为1型糖尿病。而与此相反的情况,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水平高于健康人,被称为2型糖尿病。另外,由于妊娠导致的血糖升高,称为妊娠糖尿病。由于胰腺坏死、胰腺肿瘤等继发性原因导致的糖尿病可以称为继发性糖尿病,其所占比例更小。
C肽是伴随体内胰岛素的合成而产生的,C肽与胰岛素以等克分子量从胰岛B细胞分泌出来。和胰岛素不同的是,它不被肝脏细胞所摄取,而全部进入血液循环。因此C肽检测是比检测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更准确的测定胰岛素分泌的方法。C肽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影响。胰岛素抗体常见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并且,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外源合成胰岛素之后,体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就不能通过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来直接测定,而C肽检测可用来测定人体自身胰岛素分泌情况。
下面来讨论胰岛素分泌水平变化的2种特殊情况。
1、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大都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分泌高于健康人。但是一些患者经过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后会出现胰腺萎缩,胰岛素分泌不足。
用进废退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由于药物长期替代身体的部分功能,在发病初期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亢进的2型糖尿病人最后常常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
2、1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值超出健康人。
这一检测结果表示,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体内分泌的胰岛素水平超出健康人。
有些医生认为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且无法恢复,所以无法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而直接视为诊断错误。
应该注意的是:经常有人把1型糖尿病与继发糖尿病混淆。1型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不分泌胰岛素或者分泌过少。继发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受到严重破坏而丧失了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前者是不劳动,后者是丧失了劳动能力。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在很多内分泌医生的临床咨询中,这两种情况经常混淆。
虽然1型糖尿病是十分复杂的,但通过我的指导和营养干预技术,已经有1型糖尿病患者完全恢复健康了。所以,1型糖尿病不是绝对不可治愈的。
因此,我们要正视这一检查结果,这是疾病发展的一个标志。也就是说,如果1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值经常超出健康人的水平,那么表明该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水平超出健康人,也就是说出现了胰岛素分泌亢进;如果长时间出现这种情况,就表明其糖尿病已经从1型转变成2型了。
当人体各种生理运动的内驱力受到阻遏,疾病就会发生。研究各种影响血糖的激素的意义在于寻找到人体升高血糖的诱因,然后寻找到削弱升高血糖内驱力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健康意义的血糖平稳。现代胰岛素分泌水平的研究也为我们正确认识糖尿病提供了一个侧面知识。
在治疗糖尿病时,我们应该使用使身体器官功能恢复的手段或者说器官功能训练方法,而不是一味盲目地使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
在最初聂文涛医生用桑黄子恢复并发症后观察到患者血糖随着并发症好转后趋于平稳。于是提出“先健康后血糖平稳的理念”,才是正确的努力方向。
世界已经改变,你还不变吗?
延伸阅读:
“血糖如救火”聂文涛医生20年不敢公开的主张
聂文涛:糖尿病能活多久?
聂文涛:糖尿病不同阶段的康复目标
把所有的疾病都描述成
永远不能治愈、永远没有希望,
不应该是医生的主张和医学的追求。
让人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这才应该是医者的追求。
聂文涛健康管理
如果您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请转发朋友圈
聂文涛医生最新糖尿病讲座,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6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