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在临床诊疗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发现,许多病人甚至是基层医务人员在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糖尿病的正确治疗。
1.糖尿病人自己在药店购药治疗可以达到好的疗效
糖尿病是一个很复杂的疾病,他往往涉及多系统并发症。如果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但达不到好的疗效,反而容易产生严重并发症,如低血糖症。
2.血糖降得越快越好
许多糖尿病病人以为自己的血糖是一下子升高的。一般情况下,血糖升高是逐渐发生的,当病症被觉察时,血糖的变化实际上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此时要把血糖迅速恢复正常,就像本已绷紧的弹簧突然予以巨大的外力进行压缩而产生强烈的反弹一样,人体内环境对血糖突然下降是无法马上适应的。所以最好是促使血糖稳步下降。
3.频繁换药有利于控制血糖
许多患者服药没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就认为所服产品无效,急于换产品。其实有些降糖产品(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产品无效。患者应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用剂量,如血糖控制的确不理想,再征求专科医生意见改用其他药。
4.盲从广告、盲目吃药
广告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不是一种严肃的医疗行为,真正对病人负责的是医生,而不是商家。这一基本常识却常被一些求医心切的糖尿病患者忽视,谁家广告做得好,就相信谁。结果,今天买这药,明天买那药,钱花了不少,病也耽误了。有些病人随便买游医和庸医所配的药长期服用,以为只要吃药就是治病。如果用药不当,反不如不治,有时只会促进急慢性并发症发生。
5.使用胰岛素会成瘾
使用了胰岛素不会使自身体内不再产生胰岛素而产生依赖感。一定要正确地使用胰岛素,但不是要排除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曾经有一名糖尿病患者,病情很重,时间又很长,但他却一直拒绝使用胰岛素,最后到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并且已是晚期了才想用胰岛素了,可惜他当时的病情太重了。事实上在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正确地使用胰岛素,体内的相关器官就会得到充分的休养,才会照常工作。
6.糖尿病能根治
目前有些广告宣称有祖传秘方能治愈糖尿病的说法。然而世界上还没有医院或医生以及相关药品。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疾病,它和很多因素有关,其发病的病因还没有彻底搞清楚。所以,糖尿病只能靠合理、系统的治疗以平稳血糖,维持身体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医同样如此。
7.忽视最佳用药时间
同一种降糖药物,不同的时间给药,效果明显不同。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医嘱给予优降糖2.5mg,一天两次口服,一周后复查血糖,无明显降低,即改为5mg一天两次,一周后血糖仍不下降。且病人控制了饮食并进行了适当锻炼。经详细询问,原来降糖药均是餐后服用的。改为饭前半小时服后,血糖很快降到了正常。目前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因此要求服药时间也不一样,如果服药时间不正确,很难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8.单纯依赖药物,忽视生活调节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疾病,生活调节在整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糖尿病与长期饮食过多,体格肥胖,活动减少,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去除上述不良因素,血糖往往有很大下降,从而直到很大的辅助治疗的作用。研究表明:对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病人进行正确的生活调节,较不进行生活调节的人来说,服药量少,血糖控制的也较满意,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康复后长期停用药物。所以合理进行生活调节,不单纯依赖降糖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是糖尿病患者的明确选择。
9.口服降糖药会损害肝脏和肾脏,能不用就不用。
部分降糖药确实可以引起肝脏转氨酶的升高以及胆汁淤积性黄疸,但总体来说口服降糖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不大,况且人的肝脏和肾脏有着强大的解毒、排毒功能,所以担心因降糖药损肝、损肾而不敢用药实在没有必要。糖尿病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医生往往会对病人的肝肾功能进行系统的检查,再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建议患者进行定期的肝肾功能检查。这样一来临床上真正因降糖药物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可以说是极其少见的。
10.只吃药,不复查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消渴丸、优降糖、达美康等)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11.忽视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其他患者用着好的药未必另一个患者也适用。例如,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病人,用优降糖效果越来越差,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以至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后来他听别人介绍二甲双胍不错,买来服用后不久,就导致肾损害加重并出现了“乳酸酸中毒昏迷”。
总之,平时应用降糖药物一定要注意规避这些误区,综合评估病情,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才能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调整药物剂量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摸索,而不是血糖高了就加量。既要重视药物的有效性,又要重视它的安全性。正确的治病方法是“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实行个体化医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7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