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确诊2型糖尿病,在药物规范使用的过程中血糖控制较好。陈先生在其母亲确诊2型糖尿病后的一段日子里一直心中忧虑,因为听说别人说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会比一般人更容易得糖尿病,而且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比较多,对身体影响也是十分大,所以陈先生对自己的健康很是谨慎,经常自行测量血糖。其实陈先生的顾虑也代表着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非糖尿病人群的顾虑。
糖尿病患病现状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之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给患者和其家庭、社会、国家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患病人群呈现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家人有糖尿病,十分担心自己也会得病,该怎么办?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糖尿病,到底哪些人会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型及表现
在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其余类型就是1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所以我们平时提及的糖尿病,大多数是指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典型起病症状就是三多一少,三多是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是体重下降。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换句话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有糖尿病家族史
已经有研究证明,在一个家庭中,有2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后代,比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一般人群的后代更容易得糖尿病,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家族中2型糖尿病的患者增多,那么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大。
种族因素
中国人对糖尿病有易感性,在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华人的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都高于白种人,这也是支持中国人是糖尿病易感人群的观点。我们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一,这和我们的种族因素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20~30岁的人患病率高10倍。相关研究表明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以上因素被认为是不可改变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出生时就已经存在,是不能通过后天改变。
超重与肥胖
因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人每天都摄入高热量食物,导致摄入热量增加,从而导致超重和肥胖。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对于长期持续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糖尿病的危险与肥胖持续时间以及肥胖程度有关。因为超重与肥胖可以导致体内一系列的代谢异常,包括糖耐量低减、胰岛素反应不敏感(胰岛素抵抗)等,这些内在紊乱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此,控制良好的体重,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城市化发展,在城市人们的出行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城市的交通工具的不断发达,使得人们每天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热量的堆积,形成肥胖。在农村,随着农业现代化人们的劳动强度已大幅减少。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因此对于平时体力活动较少的人群或者是精神压力较大的人群建议适当增加足够的运动,运动不仅可以控制体重、减轻压力,同时运动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以上因素都被认为是可改变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纠正,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虽然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种族等不可改变因素有关,但是只要我们积极做到健康饮食、保持理想体重和维持健康生活方式,是可以预防或者延迟2型糖尿病的发生。
(如果有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7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