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血糖管理方式,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一些糖尿病并发症。具体来说,好处有哪些呢?
1.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从而使血糖值下降。
2.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
胰岛素虽然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一种药物,但还是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打胰岛素时间过长会引起继发性的水钠潴留和体重增加等。科学的运动计划达到血糖相对稳定、体重有效管理、身体抵抗力增强,就可以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
3.燃烧体内脂肪,预防肥胖
肥胖的患者,血糖很难控制。身体的肥胖导致血糖的异常,这是糖尿病的一个发病因素。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糖。
4.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
平时加强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一、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和利用的耐久性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和人体需要的氧气基本保持平衡,即吸入的氧气量某本可以满足体内氧气的消耗,不会导致缺氧。比如:快走、慢跑、跳绳等。
点击(最多18字)
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强度低、时间长、不中断、有节奏,让人呼吸有点儿急促,又不至于气喘吁吁;有点儿出汗,又不至于大汗淋漓,是一种低中强度的运动,特别适合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二、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功能,也能降低摔伤和骨折的风险。力量训练要量力而行,强度不要过大。常见的如弹力带运动、举重运动、拉力器运动,能有效增强肌肉的质量和耐力,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长期控制有利。
三、柔韧运动
柔韧运动可增加肢体的灵活性和减少运动损伤。老年人进行柔韧性运动对保持和改善平衡力有很大的帮助,可降低跌倒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柔韧运动不能替代其他的运动形式。练习瑜伽可以缓解压力,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不良。
四、运动时间与要求
1.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运动最佳(从第一口饭算起)。
2.每周不能少于5次,每次需坚持30~60分钟,运动时感觉周身发热、出汗。
3.最大安全运动心率为:减去年龄。
4.避免清晨空腹运动和深夜运动。
5.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运动。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避开胰岛素在体内生效的时间段,否则极易引发低血糖。
内容摘自《协和专家教你糖尿病调养招》主编:李宁、潘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7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