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医院在中山公园南门举办大型公益义诊活动
台海网3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林少蓉通讯员石青青何金选)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慢性肾脏病因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早期难发现,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同时,慢性肾脏病还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医生提醒:避免肾脏损伤最有效的方法是早发现、早干预,出现不适,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轻信民间“偏方”或“秘方”而延误病情。
案例
我行我素不忌口
大爷肾功能只剩3%
近日,医院肾内科就接诊了一位从漳州来的77岁的王大爷。王大爷有30多年的糖尿病史,然而他却一直不以为然。5年前,王大爷因小便时出现蛋白尿,医院就诊过,却不听医嘱对血糖加以控制。3年前,在一次检查中又发现血肌酐升高,但王大爷仍然我行我素,该吃吃,该喝喝,没有忌口。后来,他还误信偏方,乱吃了很多药。医生交代他按时服药,他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血糖一降下来,就不吃了,很快,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
医院肾内科学科带头人关天俊教授表示,王大爷来就诊时,已经出现眼底出血、全身水肿、体重暴涨十几公斤,同时还出现了钙磷代谢紊乱等系列并发症。更为严重的是,他的肌酐将近μmol/L,血肌酐μmol/L,这说明他的肾功能只剩下3%左右了,已经没有办法及时排出身体内的毒素和水分,这也是他体重暴涨的原因。
由于实在受不了各种并发症带来的病痛,王大爷终于下定决心接受血透治疗。经过治疗,王大爷体内多余的十几公斤水被清了出来,毒素也降了下来,原来肥胖的体形也渐渐恢复如常。通过这次生死攸关的考验后,王大爷这才意识到糖尿病肾病的严重性。
据关天俊教授介绍,糖尿病肾病是最主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现象,且容易常合并其他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在此,也提醒大家,只要出现浮肿、泡沫尿、血尿(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夜尿增多、不明原因疲乏、腰酸痛、食欲下降、高血压、糖尿病、继发性肾脏疾病等都应该进行肾功能筛查。
提醒
不可轻信民间“偏方”
有不适时需及早就诊
平时生活中,不少人轻信民间“偏方”“秘方”等非处方药。“这些都不可取!”关天俊教授说,避免肾脏损伤最有效的方法是早发现、早干预。确诊肾脏病不能靠自我感觉,要从检查结果入手,定期量血压、测血糖、测尿常规、测肾常规,才能起到早发现、早预防的作用。
医生表示,日常生活中,提倡大家要保持健康心态,合理运动;有高血压、高血糖病史的朋友要注意控制血糖、监测血压;同时别忘了健康饮食,适量食用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如果出现不适,医院就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7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