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糖●控糖

糖尿病病情错综复杂,糖友很容易陷入治疗用药的重重迷雾中而不自知。

01光吃药,不复查

此乃糖尿病人的大忌。服药后,一定要经常检查血糖,以了解服药效果,并以此作为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

许多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达美康等)的疗效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医学上称之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到后来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其原因就在于此。

02用药时断时续

有些糖尿病患者不是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而是完全凭自觉症状来决定是否用药,一旦自觉症状消失,就擅自停药。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用药时断时续,不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达标,还会导致血糖波动,这对患者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03认为中药根治糖尿病

有些病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而中药没有副作用,并且标本兼治,因此,坚决排斥西药,一味地采用中医药治疗。客观地讲,凡是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药也不例外。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至于广告、媒体中宣称的中药能根治糖尿病,纯属无稽之谈,切勿盲目轻信。我们知道,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因此,纯中药治疗糖尿病并非上策。

不可否认,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治疗最好是中西医并举。

04急于降糖而大量服药

人体的内环境对血糖骤变很难一下子适应,所以,控制血糖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稳步下降。许多患者为了把血糖尽快降下来,往往擅自超大剂量服药,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05血糖降至正常后擅自停药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病人经过正规治疗后症状消失、血糖降至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痊愈,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仍不能放松,除极少数轻症病人外,决大多数病人需要继续用药维持,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此时,再用原来的剂量就不够了,而需要增大剂量甚至要多种降糖药联合治疗,这样不但身体受到损害,而且医疗开支进一步增大,实在得不偿失。所以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切勿相信那些所谓快速降糖、根治糖尿病的广告。

06频繁换药

一般说来,使用药物需要达到有效的剂量和一定的时限药效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比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佳降糖效果。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这样做法十分轻率。

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用药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它药或与其他药联合应用。

07用药跟着感觉走

有些患者只有当自己感觉不舒服时才服药,没啥感觉了就擅自减药甚至停药,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首先,血糖高低与自觉症状轻重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糖很高,却未必有自觉症状;其次,药物用用停停,血糖忽高忽低,对糖尿病人极为不利。

因此,病人应以血糖水平而不是自觉症状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同时还要注意排除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血糖变化。必须注意,每次调整药物剂量的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08单纯依赖药物,忽视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药物治疗需要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饮食这一关,降糖药物再好,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有些糖友对此不了解,认为用上药之后,多吃点也无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进食,这是很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

总之,糖尿病治疗伴随患者终身,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在于医生合理的降糖方案,更依赖于患者自身良好的用药习惯。患者在日常用药中如能避开如上种种误区,会使血糖控制事半功倍。

点击可查看以往文章

良好睡眠,健康生活

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危害到底有多大

糖友辨识这些预警信息,糖尿病并发症早发现

这10种食物“糖友”需慎食

降糖、控制并发症,一半靠医生、一半靠自己

糖尿病的8站“旅程”,来看看你到了第几站?

掌握“手掌法则”让糖友吃饭变得简单起来

食物中哪些因素影响升糖指数?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7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