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8637.html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为了大家的健康,有必要再普及一下慢性病知识认知。下面我就逐个病种普及一下。高血压健康知识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我们人体中血管的血压的异常增高。它是内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更是引起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由于在出现致命性器官损害之前,通常很长时间没有特殊症状,常被称为“隐匿杀手”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的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即俗称“上压”≥mg,或舒张压(即俗称“下压”)≥90mmHg,或两者兼有。既往确诊高血压者,服药后血压正常,仍旧诊断为高血压。二、高血压有哪些表现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性型,以缓进型多见。1、缓进型高血压(1)早期多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2)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失语等。(3)长期高血压也可引起多尿。2、急进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于mmg以上,常出现乏力、口渴、多尿、视力迅速减退、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歇。三、为什么会得高血压?高血压通常可分两种类型: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占九成以上,后者不足一成。所谓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一些特定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具体的病名有很多,但常见有:肾实质疾病导致的肾性高血余物血管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用等。而原发性高血压缺乏明确的病因。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归纳为遗传与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环境因素有许多,国际一致公认的有:体重超重和肥胖。我们将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就得出体重指数(BMI)。BMI≥24为超重,≥28则称为肥胖。研究表明BM每增加3四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女性中增加57%,男性中增加50%。我们测腹围,男性如≥85cm,女性如≥80cm,那么他们的高血压发病率是腹围正常者的3.5倍。膳食高钠盐。食盐摄入量越多的地区,那里的平均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患病率也越高。从人群角度看,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克,则收缩压(上压)和舒张压(下压)就分别升高2.0mmHg及1.2mnHg中度以上饮酒。研究表明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线性相关。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四年内高血压发病危险增加40%。四、高血压由什么原因引起?年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逐渐增高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者都容易发生高血压。如何治疗高血压?看看高血压的标准原发性高血压不能治愈但可通过治疗得到血压的很好控制来防止并发症发生。降低血压只是一个中间环节,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及死亡才是最终目标。这是一个漫长甚至终身的任务,而且需要病人与医生一起努力。治疗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基础性的治疗方法。内容较多,但可用四句话、十六个字予以概括,即: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平衡心理。药物治疗是主体。药物的选择通常是由医生根据下需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的疗效不同。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原先效果满意的治疗也会控制不好。所以经常随访是必需的。药物治疗讲究达标。由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原因除了高血压外,还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其他因素,这些因素也应同时治疗。六、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戒烟和限制饮酒量。要减少钠盐的摄入。清淡的膳食有助于降低血压。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在不超过6克或酱油10毫升。下列做法值得推荐:尽量吃新鲜食品而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可在菜肴烹调好时晚一点放入盐或酱油:蒸馒头时,避免用碱,应改用酵母发面喜欢辣味的可吃辣椒,而尽量避免辣酱。控制热能和脂肪、胆固醇的摄入。一方面有助于避免或缓解体重超重,另一方面改善血液脂质水平。对控制血压和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作用,做到饭量七、八分饱,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家禽皮等。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可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患者一般不必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某些病人一概不吃荤食,也可能导致浙的问题(如营养不良)。精肉、鱼、蛋清等均可适量食用但如果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则应按要求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7478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jc/17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