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检验家园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多以血糖检测结果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虽然尿糖诊断较方便,且无创,但很多情况下,尿糖阳性并非由糖尿病所致。

1什么情况下尿糖会阳性?

正常情况下,血液当中被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几乎全部在近端肾小管被重新吸收入血,因此,最终的尿液含糖量甚微,用一般的方法检查不出来,故尿糖为阴性。但当血糖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也就是当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阙时,尿中即可出现尿糖,即尿糖阳性。所谓“肾糖阈”,就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通常为8.9~10.0亳摩/升。

因此尿糖是否阳性取决于3个因素:1)血糖水平;2)肾小球滤过率;3)肾小管对于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2为什么会出现尿糖阳性血糖却正常的情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尿糖升高的几种情况:

血糖过高性糖尿:这类患者的肾糖阈正常,但由于血糖水平较高,超过了“肾糖阈”,从而导致尿糖阳性。

(1)各种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各种继发性糖尿病等。

(2)病理性糖尿:胃切除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小肠吸收糖过快而出现暂时性糖尿,肝功能不全时,血中果糖和半乳糖升高出现果糖尿或半乳糖尿。

(3)应激性糖尿:应激状态时,可能改变神经及内分泌的调节,使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大量分泌,使肝脏内贮存的糖原分解,血糖增高,继而引起应激性糖尿。

血糖正常性糖尿:单纯性尿糖阳性,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检查均正常的情况。

(1)肾性糖尿:特点是尿糖阳性但血糖不高。其病因与肾小管缺陷,肾小管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降低(肾糖阙下降),导致的血糖正常而尿糖却显示阳性,也称为肾性糖尿。

常见于妊娠期妇女、家族性肾性糖尿(又称为原发性肾性糖尿)、范可尼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遗传或获得性肾小管疾病等,一般不转为糖尿病。

其诊断依据是: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尿糖屡次测定为阳性,葡萄糖耐量试验基本正常;给予高碳水化合物或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时,对病人尿糖无明显影响;病人无显著三多一少病史。

(2)滋养型糖尿:也称“食后糖尿”,属于非病理因素引起的一过性糖尿。如大量进食糖或输入葡萄糖时发生的饮食性糖尿,食物中的糖在胃肠道吸收过快,此时血糖迅速升高,出现一过性的尿糖阳性。但是其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正常。

(3)尿糖假阳性:有些患者服用氨基比林、维生素C、水杨酸制剂等药物后,会使糖尿检测呈假阳性反应,一般停用维生素C三日后假阳性少见。尿液被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污染也会导致尿液的假阳性。

由此可见,尽管尿糖阳性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但这并不代表尿糖阳性一定就是糖尿病。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根据血糖而非尿糖。尿糖阳性的原因有很多,对尿糖阳性,一定要追根溯源,明确病因,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1]李健英,林建华.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02:10-11.

[2]延娟,房玉杰,杜永峰,张伟清,赵国霞,张平花,魏会刚.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糖尿病患者的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71:+.

编辑:豆芽审校:Blin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68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