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除了药物之外,同样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好饮食、合理进行运动。糖尿病患者应正确认识糖尿病,避免步入误区,用知识的力量真正保卫健康。
1心理辅导不容忽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患者查出得了糖尿病,一定不要紧张及恐惧。在任何情况下,要做到心态平和、乐观,淡薄名利,保持乐观情绪,积极参与人际沟通互动,对血糖控制有积极意义。
2学会测血糖自我血糖监测在现代糖尿病的治疗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家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
彻底清洗和干燥双手;温暖并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环;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至指尖;用拇指顶紧要采血的指间关节,再用采血笔在指尖一侧刺破皮肤;刺皮后勿加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造成检测结果偏差。
3科学合理的饮食糖尿病患者应采用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并限制水果摄入,而且要摄入适量优质的蛋白质,保证人体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这就要求对饮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主要包括:
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地瓜、土豆、山药等;
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各类动物内脏等;
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豆类、玉米、糙米等;
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如白菜、绿豆芽、黄瓜、芹菜、西红柿等;
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瘦肉、蛋、奶、鱼类等。
饮食应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从而降低血糖生成指数,减少脂肪摄入,严格控制体重;还应减少食盐的摄入,减缓淀粉在体内的消化,避免血糖浓度增高。
另外,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适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很渴时再喝。尽量不要喝酒。如果想喝,一定要严格控制量,切记不空腹饮酒。
4适当的运动适当有规律的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良好的控制血糖。
患者可以采取的运动方式有很多种,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游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台球、跑步等。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爱好进行选择,一旦发现不适合,就立刻进行调整。
运动时间一般选在餐后30-60分钟。注射胰岛素者不要在高峰时活动,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几率。
不建议空腹运动,如果有晨练的习惯,要在运动前摄取一些面包、花生等食物。要是运动时间长,要随身携带些饼干或糖块等,以防血糖发生急速变化。
5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对于餐前口服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的药物容易发生低血糖,特别要注意。
有一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有皮疹、发热等症状发生。要及时和医生沟通,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者药物用量。
对于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明确剂量。针具要进行严格消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发生皮下硬结或局部皮肤、肌肉萎缩或感染。
6低血糖的预防低血糖反应表现为:肾上腺素样作用,出汗、心慌、手颤、饥饿感、烦躁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头疼、视物模糊、精神病样发作、痴呆、昏迷等。
应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按时进餐及适时加餐,规律运动,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7注意皮肤清洁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疖痈等软组织感染,故保持皮肤清洁非常重要。因此,平时应勤洗头、洗澡,勤换内衣,保持床铺清洁平展,一旦发生疖痈等,要及时处理。
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年1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联合美国内分泌学院(ACE)发布了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声明。主要内容包括最新生活方式治疗以及各类肥胖,抗高血糖,降脂和FDA批准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章节。AACE/ACE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的主要原则如下:
1生活方式优化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生活方式优化是多方面、持续的,并且需要整个糖尿病团队参与。然而,生活方式干预不应延迟所需的药物治疗,其可以同时启动,并应基于患者对生活方式努力的反应进行调整。药物治疗的需求不应该被视为生活方式管理失败后的选择,而是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辅助。
2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严重和非严重低血糖的风险。这关系到安全性、依从性和成本。
3应尽可能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除了安全性、依从性和成本之外,这对于长期健康也很重要。所有超重或肥胖的前驱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考虑减重。减肥疗法应包括特定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热量健康膳食计划、身体活动和行为干预。如果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达到减重目标,可以考虑批准用于慢性肥胖治疗的减肥药物。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必须长期治疗。
4糖化血红蛋白(A1C)目标应基于多种因素进行个体化,例如年龄、预期寿命、合并症、糖尿病病程、低血糖风险或低血糖的不良后果、患者意愿和依从性。血糖控制目标包括通过自我监测血糖(SMBG)确定的空腹和餐后血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持续血糖监测(CGM),这使患者和临床医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血糖情况。
5在保证安全性及患者可负担的情况下,A1C水平≤6.5%(48mmol/mol)是最佳目标,但某些患者可能适合选择相对较高的控制目标值,并且可能随时间而调整。
6糖尿病的治疗选择应根据患者和药物本身的特性,进行个体化治疗。影响药物选择的因素包括初始A1C、糖尿病病程和肥胖状态。其他还包括降糖效果,作用机制,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其他不良反应,耐受性,便利性,可能的依从性,成本和心脏、肾脏或肝脏疾病的安全或风险降低等因素。
7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心脏、脑血管和肾脏状态。通常需要联合治疗,并且应包括作用互补的药物。
8应管理合并症以进行全面护理,包括通过适当的疗法管理脂质和血压异常,治疗其他相关疾病。
9应尽快实现治疗目标。应定期进行治疗评估(如每3个月一次),直至多个标准都显示稳定,包括A1C、SMBG记录(禁食和餐后)、CGM记录、明确或怀疑低血糖事件、脂质和血压值、不良事件(体重增加、液体潴留、肝或肾损伤或ASCVD)、合并症、其他相关实验室数据、同期药物管理、糖尿病并发症和影响患者护理的心理社会因素。使用CGM可以更频繁地调整初始治疗,直至病情稳定。一旦实现目标,可以减少监测频率。
10治疗的选择应包括易用性和可负担性。治疗方案应尽可能简单,以优化依从性。药物成本仅是护理总成本的一部分,还包括监测成本、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导致的成本。另外安全性和效率性应优先于药物成本的考虑。
11胰岛素治疗并不妨碍将A1C目标设为≤6.5%(48mmol/mol);但是,此类患者应在CGM上进行安全监测。
12新指南涉及了截止到年12月,FDA批准的所有2型糖尿病药物。
内容来源:DiabetesManagementAlgorithm,EndocrPract.;25(No.1)
内容来源:MediEndo周讯
科室简介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创立于年,在贾淑琴主任带领下成立,与消化科共用门诊和病房(内二科),年独立内分泌科门诊,艰难发展。年独立内分泌科病房,与消化科共用护理单元(十病区);医院任命任卫东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科确立了以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开展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筛查,动态血糖监测等以糖尿病诊治为主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
年内分泌科独立成立24病区,在任卫东主任带领下快速发展,先后开展了甲亢碘治疗、骨质疏松症、矮小、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疾病、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专业疾病诊疗,成为一个兼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以治疗内分泌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
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生(在读博士)2人,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有护士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4.3万人次,目前门诊开设了生长发育(矮小)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宣教(免费)门诊、肥胖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内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科室是国家卫计委授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
内分泌科于年7月9日创立了一附院内分泌科白癜风治疗花费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