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早知道年6月18日周四资 http://www.luoweinaquan.com/zjfw/7285.html

生活中,糖尿病是一种相当常见的慢性病。正是因为得糖尿病的人太多,大家反倒不是很重视它,得了糖尿病也不在意,甚至这位张先生,在打了6年的胰岛素后才发现,自己竟白打了!

张先生今年32岁,6年前在国外读博时,被查出患上了糖尿病,血糖相当的高。当地医生诊断他是1型糖尿病,由此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胰岛素注射治疗。今年初,张先生回国了,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内分泌科主任杨涛接诊了他。在为他进行完胰岛功能评估后,杨涛主任惊讶的发现,张先生的胰岛功能相当不错,完全不像1型糖尿病患者的表现!!

6年的胰岛素

白打了!!

杨涛主任决定,将张先生的胰岛素注射停掉,一段时间后,张先生的血糖还是很好。原来,他根本不是1型糖尿病患者!!

一次错误的判断,居然让患者张先生白白注射了6年的胰岛素,患者甚至一度认为,自己这一生都无法摆脱胰岛素的注射。为什么会发生这类事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告诉我们,因为在疾病的鉴别上,1型与2型糖尿病太难区分了!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两种症型的不同,在治疗上也是千差万别。究竟有没有好的区分方式呢?

为了解决这个区分难题,医院内分泌科团队在主任杨涛的带领下建立了1、2型糖尿病的诊断模型,模型的核心就是看胰岛功能。

杨涛主任介绍,如果患者胰岛功能好,就是偏2型。如果胰岛功能差,那患者1型糖尿病的可能就更大。这里就引出一个不大常见的概念——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是人调节血糖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我们去理解胰岛功能之前,先认识一下胰岛。它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分布在胰腺当中。血糖的稳定全部靠胰岛来调控。由于胰岛存在胰腺当中,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所以我们传统医学很少谈到胰岛。近年来,大家对胰岛越重视,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目前中国大约有2.5亿人的胰岛存在问题。

胰岛功能非常重要,体现在鉴别诊断、控制病程进展,和精准治疗这三个方面。

鉴别诊断

我们从之前张先生的事例已经充分意识到,胰岛功能的测定,对于1、2型糖尿病的鉴别,是非常关键的。

控制病程进展

糖尿病从刚患上到5年、10年、20年,胰岛功能的变化是动态的。其实就是疾病自然发展的过程,就如同我们人从年轻到中年到老年的过程一样。患者从表面上看是血糖在变化,实际上是胰岛功能在发生改变。所以,胰岛功能用来检测病程的加重或者减轻,是一个很好的评估指标。

精准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大约有九大类的降糖药物,究竟应该选哪一种药物呢?答案应该是看胰岛功能的状态。就像我们平日里去穿衣服,到底该穿什么衣服呢,要看什么季节什么温度。同样的,医生去看病人的血糖,了解胰岛功能后,才能判断。所以,了解胰岛功能,可以进行更精准的治疗。

专家再三强调,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功能一定要引起重视的,希望张先生的故事不会再重演。

作为糖尿病患者,也只有分清了症型,才能够接着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最后,专家还特别给糖尿病患者提个醒:建议糖友们每年都要做一个筛查,筛查里包括胰岛功能,包括各种慢性并发症,这样可以更早期的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

正如家里有车的朋友,每年都会给爱车进行一下年检,那么糖友们,是不是更应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个年检呢?还要提醒大家,分清1型还是2型糖尿病,真的很重要!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收看节目完整视频

专家信息

杨涛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BarbaraDavis糖尿病中心博士后

国际自身免疫糖尿病学会(IDS)委员

国际胰腺胰岛移植学会(IPITA)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肥胖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常委

老年胰岛代谢学术工作委员会主委

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内分泌代谢病质控中心主任

节目编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