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殿园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专家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专家在年发布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基础上,对相关临床证据进行了分析梳理,形成年版《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的专家共识》[1](下简称《共识》)。此次更新的要点帮我们解答了实现HbA1C达标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CDS、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加拿大糖尿病学会最新制订的指南及ADA与欧洲糖尿病学会联合制订的T2DM高血糖管理共识报告均推荐一般成人T2DM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为7.0%[2,3,4,5,6];

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美国内分泌学院(ACE)及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均推荐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建议大多数T2DM患者HbA1c控制目标为≤6.5%[7,8];

但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最近将非孕期一般成人T2DM患者的HbA1c目标值定在7.0%~8.0%[9]。

由此可见,对于一般成人T2DM患者HbA1c的控制目标尚有争议。

为什么不同学术组织制定的糖化目标不同?

各大学术组织对一般成人T2DM患者HbA1c控制目标的推荐均基于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糖尿病心血管风险控制行动(ACCORD)、糖尿病与血管疾病行动研究(ADVANCE)和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VADT)这几项大型临床研究的结果,对这些研究结果的不同解读导致不同学术组织制订不同的HbA1c控制目标:

ACP认为ACCORD、ADVANCE及VADT显示患者HbA1c控制小于7%对大血管结局没有益处,ACCORD还观察到强化降糖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且ACCORD、ADVANCE及VADT均显示强化降糖组不良事件(尤其是低血糖)风险增加。但是,大多数学术组织认为HbA1c的控制应权衡降糖治疗的风险和降糖治疗的获益(包括大血管、微血管获益)。该共识也建议大多数成人T2DM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为<7.0%。

中国T2DM患者糖化目标如何个体化设定?

为维持风险与获益的平衡,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实施分层管理,并对血糖控制的风险/获益比、成本/效益比、可及性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还应随患者的病程进展和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HbA1c目标值,以期达到最合理的平衡。

各类降糖药物的特点和适用人群存在差异,在选择降糖药物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地选择药物。ADA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综合考虑并发症或合并症、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影响、治疗费用、不良反应风险、患者偏好等因素。CDS强调根据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临床证据以及我国国情等因素权衡考虑,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AACE/ACE推荐根据患者基线不同的HbA1c水平来选择合适的降糖达标策略。本共识建议,将HbA1c水平作为选择降糖药物的依据之一,如患者目前的HbA1c水平与其目标值的差值≥1%时,宜考虑选择降糖作用较强的药物。

如何选择合适的HbA1c达标策略?

1.单药治疗

二甲双胍依然是作为T2DM患者单药治疗的首选药物。当二甲双胍不适合或不耐受时,可根据患者的HbA1c水平来选择药物:HbA1c在7.0%~8.0%之间,可优先考虑AGI;如HbA1c≥8.0%,可优先考虑降糖能力较强的胰岛素促泌剂。

2.联合治疗

本共识建议在进行联合治疗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HF或CKD分层选择联合药物。如患者合并ASCVD,条件允许时,建议使用GLP-1RA;如患者合并CKD或HF,建议在条件允许下,选择SGLT2i。如患者不合并ASCVD、HF或CKD,可根据基线HbA1c水平、低血糖风险、体重、经济状况、药物可及性等因素选择联合的药物。如患者HbA1c≥8.0%,联合用药时可选择降糖能力较强的药物(如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等)以提高达标率;如患者HbA1c不达标但8.0%,可联合AGI、TZD、DPP-4i、GLP-1RA或SGLT2i。

共识还对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