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好代价高昂,血糖降得太快身体可能无法适应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导致心、脑、肾、眼、足等器官的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对人们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以及人们为治疗和控制糖尿病所付出的高昂代价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死亡率增加2~3倍;

(2)患心脏病及脑卒中几率增加3~4倍;

(3)失明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群的25倍;

(4)坏疽和截肢者约比一般人多20倍;

(5)是引发肾衰竭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6)易导致其他慢性损害(如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和性功能障碍等);

(7)与年龄相当的一般人相比住院人数增加2倍;

(8)直接用于医疗方面的花费剧增,包括时间、药物、康复、护理和其他服务性工作;

(9)其他损失,包括退休金以及由于残疾而丧失生产能力所造成的损失;

(10)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儿童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

由此可见,尽早地发现糖尿病,正确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尽量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危害,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以及从事糖尿病防治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谨防糖尿病卷土重来

目前,人类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所以至今糖尿病尚无根治措施,采用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疗法可有效地控制病情。

但有一种情况是需要说明的,有些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较轻,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治疗,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以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这并不说明糖尿病已被治愈,如果放松治疗,糖尿病的症状就会卷土重来。因此,就目前而言,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防治的疾病。

警惕糖尿病遗传倾向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几率更大。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易感性使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

但这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就一定会得糖尿病。研究表明,即使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糖尿病患病率也不超过20%。糖尿病有遗传倾向,但可以预防。

得了糖尿病的患者只要坚持治疗,病情是可以控制的。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然而,只要稳定控制糖尿病,就可以防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

广大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能让血糖尽快降下来。不可否认,严格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对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血糖是不是降得越快越好呢?

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

如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定期(每1~2小时)监测血糖,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每小时下降不宜超过5.6毫摩尔/升,否则容易导致脑细胞水肿,加重意识障碍。

糖尿病患者必须认识到:血糖若下降过快,难免因矫枉过正而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

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慌、出汗、饥饿及全身瘫软无力,严重的还会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乃至死亡。此外,低血糖还可引起心动过速及心律失常,诱发心肌梗死及猝死。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除低血糖外,伴随血糖下降所出现的症状多属功能性和暂时性的,一般数周内便可自行消失。但在某些情况下,降糖速度过快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如何把握降糖速度应引起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