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以俗为雅的时代,尤其是以金钱论地位论成败的今天,有谁不想一路发呢?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要一路发的最基本前提是什么?有人说是知识,是技术,是管理,还有人会说靠关系,靠拼爹,靠李刚。我说都不是。那靠什么?靠一个良好的体能、健康的身躯、以及完善的人格,这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钱。缺少这么一个本钱,所有一切都不过是神马浮云,没有健康为基础,你赚得越多,失去的也最快。我这里有一份来自深圳企业家服务处的统计,自深圳特区成立以来,共有多个企业家自杀,多个年龄在50岁左右的企业家英年早逝。这仅仅是深圳一个市的统计就如此赅人听闻,全国30多个省市加起来该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但是我可以点几个大家或许知道的名字,其教训十分沉痛:比如我国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逝世的时候年仅38岁;网易首主席执行孙德棣猝死时年仅38岁;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南民去世时年仅37岁;百度CFO王湛生意外辞世时年仅40岁;北京同仁堂董事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去世时年仅39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估计在这里念一天也念不完。而且这种可怕的名单未来肯定还会延续下去。说实在话,按我们现在的标准,这些人是很成功很光鲜的,都是驰骋沙场、成就满满甚至富甲一方的大佬,却大都年纪轻轻就驾鹤西去,享受不到他们所创造出的丰硕物质成果,犹如夏花在人间灿烂了一瞬间后就很快寂于尘土。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在超负荷运转的同时,早已抽空了心灵,透支了健康,枯萎了生命。在为他们带来金钱荣誉、荣华富贵的同时,也早早为他们定制了生命的规程,所有我们曾羡慕嫉妒的东西,在很脆弱的生命面前不过是一搂搂柔风清烟,一堆堆虚无缥缈,姗姗而来,却又匆匆而去。因此,当我们在纪念这些逝者的同时,真的不要忘记,“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今天,时代大变样了,吃早已经不成问题,但大家在健康标准的认识上却出现了问题,虽然少有人会以胖为好,胖现在多是三高病患的重要载体,所以不会有多少人希望胖。但不希望胖的同时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不少人崇尚瘦,不少减肥瘦身的宣传和机构充斥着街头街尾,迎合着一大批人的需求。而那些不胖不瘦的人又怎么显示健康呢?不是大碗喝酒,就是大块吃肉,不是三天麻将不下桌,就是打牌三夜不合眼。同时还会有神医告诉你吞泥鳅健康、吃茄子治病、喝绿豆长寿,各种乱七八糟的学说和人物纷纷登场献丑,扰乱着我们的健康神经和分辨视线。因此,我们文化论坛有责任向大家传输正确的健康理念和养生方法,让你少走弯路,免入误区。那么,我们今天的主讲的主题就是《行为习惯与健康》主讲嘉宾会给大家一个全新的健康诠释。一、什么是健康?——没病并不代表健康当然,寿命并不代表着真正的健康,因为我说了,医学上对很多的病有控制能力,虽然治不好但是有控制能力。即使得了癌症,如果医学干预的情况下,他依然能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是他是带病生存的。然而,我们除了身体的毛病之外,从健康的角度说,我们现在健康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说我们没病,我身体没病那就是健康的。现在健康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说没病并不代表你健康,因为健康还包含着另外两个方面:一个代表着他的心理健康,第二个是代表着他社会交往的健全。大家注意到,富士康经常有人跳楼,而且跳楼的人一般都在20多岁,很少有年纪大的。20多岁从生理的角度他是没有毛病的,他身体检查是没有毛病的,但是他的心理存在着问题,他的社会交往存在着问题。他两点一线,除了上班就是回宿舍睡觉,他没有跟人交往的时间,他成天加班,他的心理不健康。所以,年轻人就跳楼。现在还有很多的中年人得抑郁症,得焦虑症。从身体的检查方面找不到毛病,确实身体检查没有发现很大的毛病,但是他心理不健康,他工作能力下降,他甚至于对社会造成危害。所以现代的健康观念就是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健全和社会交往的健全,必须保证这三个方面才称之为健康。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影响我们的健康和长寿有很多的因素,我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感染性因素。大家知道感染了细菌,感染了病毒肯定是得病,感染病毒,感冒,甚至感染了非典病毒。第二方面,环境因素。现在环境对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水污染、空气污染造成的过敏性疾病很多。很多人老是咳嗽,换一个环境一点药也不吃他又不咳嗽了。那显然环境对人的健康影响非常大。第三方面,遗传因素。健康跟遗传因素也是有关的,中医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有的人生下来就很健壮,有些人生下来就瘦弱一点,先天之本。当然,脾为后天之本,如果调养的好能弥补我们先天的不足,遗传的不足也会造成一些疾病的产生。第四方面,行为习惯因素。除了上面说的三个因素之外,健康更多的是跟我们的行为习惯有关。从历史上看,人类的疾病谱,包括中国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人类的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90%以上的死亡都是感染性疾病而导致的死亡。一个天荒可以把整个城市全部毁灭,一个流感可以死掉几百万、几千万人,一个肺结核这么简单的病,全世界是以千万计人数的死亡,以前感染性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导因素。但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感染性疾病的控制能力在增强。肺结核已经完全可以治愈,我们有特效药,一般的感染性疾病都可以治好,流感也可以控制,死的人很少很少。哪怕是非常非常凶险的疾病叫非典,几乎无药可治,没有任何药物对非典病毒有效,但是它死亡的人数极低,全世界死亡才几千人,还不如几天的车祸,汽车车祸的死亡人数几天就可以达到几千人。尽管我们的药物对非典病毒没有办法,但是我们对付它的产生对身体的危害我们有很强的能力能够纠正它。所以,传染性的疾病不是人类死亡的主导因素。而现代的疾病谱是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比如人类死亡的第一大因素现在是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几秒钟死掉一个人。恶性肿瘤、癌症,恶性肿瘤尽管非常可怕,但是它不是人类死亡的第一大因素,它是第二大死亡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第一大死亡因素。第三,代谢性疾病,像糖尿病这一类的疾病。这些疾病第一,它不传染,第二,它不是一个因素引起的,不是说由某一个细菌或者某一个病毒感染引起的。第三,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旦获得终身伴随,医学对它毫无办法,医学只能够控制,不能够治愈。从这个角度来讲,医学是无能的。所以,我们不能太依赖于医学。因为对导致人类死亡的几大疾病我们对它几乎没有办法,治愈不了,无法治愈。你说谁能够把恶性肿瘤治好,彻底消灭?不太可能。比如说我们得了高血压、糖尿病,你说我把高血压治好,把糖尿病治好,不可能治好,它是终身性疾病。除了你是继发性的,而不是源发性的。比如说由肾病引起的高血压,我把肾病治好了高血压就好了。只要是源发性的高血压或者是恶性糖尿病一旦获得就终身享受,没办法治愈。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是不让它获得。而这些疾病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是多因素,正因为它是多因素,我们医学对它就毫无办法。因为医学一个药物是个单因素的东西,我这个药物能杀死细菌、杀死病毒,但未必能解决你的行为习惯,因为这些疾病跟你的行为习惯有关。而什么是行为习惯呢?就是你的吃喝拉撒睡。我相信大家都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72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