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继发性肾病中的一种,肾功能的损伤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直接关联。多发生于存在十年以上糖尿病史人群,长期的高血糖造成了全身血液流动异常,引发肾小球动脉高压,肾脏细胞供血、供氧不足,逐渐发生纤维化、硬化,最终萎缩,造成肾功能也发生渐进性的衰退。
糖尿病如何判断是否发生肾损伤?
糖尿病肾病典型的症状即微量白蛋白尿。整个病情的发展史也是白蛋白尿的变化史。基本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微量白蛋白尿期、蛋白尿期、肾功能不全期。
如何判断尿液中是否白蛋白漏出?
白蛋白是血液中正常存在的一种蛋白质,但不属于尿液中。当肾小球受损后,滤过功效下降,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也失效,白蛋白就会通过受损的滤过膜漏出到尿液中,形成白蛋白尿。一般尿液中会存下细小的泡沫,且长时间不容易消散,但由于早期漏出量很少,往往不易发现。
需要进一步做检查来明确,通过尿常规检查,如果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超过30mg,则提示肾脏已经出现问题。如果超过mg,则可诊断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出现非常严重的损伤。
糖尿病肾病出现微量白蛋白严重吗?
前面我们提到糖尿病肾病的整体发展过程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蛋白尿期、肾功能不全期三个阶段。
微量白蛋白尿期属于肾病的早期阶段,此时肾小球和肾小管仅有轻微的损伤,病情属于较轻的发展阶段,如果这个阶段能及时发现,并抑制白蛋白的漏出,是可以持续稳定肾功能的,并非最为严重的时期。病友们即使治疗就好,不用过于担心。
但当患者存在持续性的微量白蛋白尿,其实是向大量蛋白尿转变的过程,也意味着病情开始加重,必须要引起重视。
肾功能不全则意味着是肾脏出现不可逆转情况,且除了蛋白尿,高血压也成为加速肾衰竭的症状之一,预防肾衰竭是主要任务。
控制肾功能进展,防止病情恶化,一是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7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