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卫教师樊洁
家住万年场的李阿姨从今年春节以来,就一直感觉自己肠胃不适,每天一吃东西就感觉腹胀难忍、恶心想吐,严重的时候甚至连喝水都会让她感觉痛苦难忍。李阿姨原本以为是自己长期以来的肠胃疾病又发作了,但在服用多种肠胃药物之后,病情却没有得到丝毫地缓解。直到今年5月中旬参加一次体检之后,李阿姨才被被告知,她患的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胃轻瘫。
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胃动力障碍及胃排空延迟为特征,是一种慢性上消化道神经肌肉紊乱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干呕、呕吐、食欲不振、早饱、餐后腹胀、嗳气、上腹灼热或疼痛、营养不良、体质量减轻等。据国外相关文献显示,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当中,约50%-76%的人群存在消化道动力异常的问题,而在这其中,女性患者的比例约为80%,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胃轻瘫虽然不会对糖尿病患者的寿命造成直接影响,但由于它会危及患者正常的消化功能和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从而加重患者的糖代谢失常,令患者病情出现难以控制的剧烈波动,不仅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还可能致使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和更加频繁的低血糖,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加剧患者的经济负担。
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胃轻瘫,要得到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一方面要积极接受基础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同时还应该注意日程生活细节,尤其是要注意保持乐观、愉悦的积极心态,避免因为情绪原因导致血糖忽高忽低。患者家属也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感受,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顾虑,帮助患者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
除此之外,胃轻瘫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让自己更好地摆脱胃轻瘫困扰,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降低自己的健康风险和经济负担。
饮食管理
以少食多餐为宜,建议每天进餐4~8次,以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同时避免餐前饥饿感,但要避免睡前进餐。膳食搭配时,要注意补充营养与维生素,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尽量避免吃大鱼大肉、煎炸食品等油腻食物,以及难消化的食品。
运动管理
运动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运动可有效控制血糖,增强胃蠕动,加快胃排空,改善胃轻瘫症状。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运动应适度为宜,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好采取步行、慢跑等有氧运动形式,并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每次不超过40分钟,以免出现低血糖。
药物治疗
血糖水平的高低及血糖波动,与胃排空存在密切关系。因此为了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胃排空延迟,患者应积极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并尽量保持平稳。症状较轻的患者,可继续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症状较重的患者,建议采用起效快的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优泌乐等进行治疗。
这类药物均可在注射后立刻进食,胰岛素作用高峰与血糖浓度高峰吻合,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如果血糖控制不满意,可以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可以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需要注意的是,重症胃轻瘫患者常伴有呕吐、进食减少等情况,或有漏餐等,应注意减少或停用胰岛素,避免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增加胃动力
服用胃动力药物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常用方式,患者应选择在餐前半小时左右服药,使得血浓度在进食时达到高峰,有效促进患者的消化功能。
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胃动力药物主要有“胃复安”、多潘立酮等。此外,考虑到糖尿病胃轻瘫属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因此服用一些B族维生素、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药物,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7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