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目前发病呈上升趋势,年龄呈低龄化。灵芝中的三萜类可以降低血脂,具有良好的抗血凝作用,可降低血黏度,从而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有预防及改善作用。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其发病与血脂含量异常(即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遗传因素等有关。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的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急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若持久的缺血、缺氧可致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灵芝能使脑血管扩张,降低其血流阻力,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动脉、静脉血含氧量及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梗死区域的血流循环恢复正常。灵芝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及高脂血症有一定疗效,一般应与其治疗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高血压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成年人正常血压为/90毫米汞柱(18.6/12.0千帕)以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灵芝对高血压病确有一定疗效,特别是与常规应用的降压药合用时有协同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灵芝能阻止肾素与血浆球蛋白发生作用,因而阻断其形成血管紧张素,避免引起高血压。临床试验均表明,灵芝的主要成分为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灵芝能延长和稳定其他降压药物的效果。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灵芝还能调节中枢神经,改善末梢血管的动脉硬化,强化心脏功能,软化血管,降低高血压,升高低血压。这些功能对于多种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因此,灵芝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对高脂血症患者,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三酰甘油,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者,则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灵芝的这些功效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灵芝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在临床上具有缓和的降血压效果,治疗老年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4.5%。这是因为灵芝能阻止肾素与血浆球蛋白发生作用,从而阻断其形成血管紧张素,避免引起高血压。同时,灵芝能降低血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及β-脂蛋白,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此外,灵芝对高血压、心肌梗死及脑栓塞均有预防作用。灵芝对心绞痛、心前区胀闷或紧压感的缓解率约为72%,对心悸、气促等症状的好转率约为65%,半数以上患者服药期间反映食欲、睡眠、精神好转,对降低血中三酰甘油有较好疗效。在用灵芝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发现在冠心病改善的同时,伴随的心律失常也随着好转和消失,于是采用灵芝注射液治疗各种心律失常,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灵芝对高血压、心肌梗死及脑栓塞均有预防作用。

根据药理研究提供的证据提示,灵芝对冠心病的疗效可能是由于灵芝能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肌对缺血的抵抗力;并能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灵芝能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并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还能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灵芝的镇静、镇痛作用和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等在此亦发挥一定作用。灵芝还能保护因服用含化学成分的降脂药引起的肝损害。

灵芝含有的腺嘌呤核苷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能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微循环,并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灵芝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对于脑血管疾病,灵芝能使脑血管扩张,使脑血流量加强24.8%,对于患者的物理治疗及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脑栓塞方面,灵芝所含的腺苷,能抑制血小板的凝固,可预防栓塞。如江西灵芝协作组曾用灵芝煎剂治疗三组高血压病患者,共84例,结果表明灵芝有显著的降压和改善症状作用,降压有效率可达87%~98%。日本Kanmatsuse等观察灵芝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该组53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乙组为血压正常或轻度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每日口服冻干灵芝提取物片6片(毫克/片),共服药天。结果甲组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其中10%患者收缩压降低2.78~4.03千帕(20~29毫米汞柱),47.5%收缩压降低1.39~2.64千帕(10~19毫米汞柱),17.5%舒张压降低1.39~1.95千帕(10~14毫米汞柱),42.5%舒张压降低0.7~1.25千帕(5~9毫米汞柱)。甲组治疗前平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为21.8/14.4千帕(.6/.5毫米汞柱),经灵芝治疗6个月后,降至18.99/12.9千帕(.6/92.8毫米汞柱)。乙组患者服用灵芝6个月,未见明显降压作用。此外,服用灵芝后,甲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但高密度脂蛋白(HDL)无改变。多数临床报告还指出,灵芝制剂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与降压药同服,似有协同作用,表现为血压易控制,且较稳定。灵芝治疗心脑血管、高血压疗效特点如下:

(1)缓解或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抗心绞痛药用量,甚至可停用。

(2)部分患者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性变化好转或改善,且与心绞痛的症状疗效有一定的平行关系。

(3)灵芝制剂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β-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4)灵芝制剂还能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障碍得以改善。

(5)患者用药后,除原有的心悸、气短、头痛、头晕、水肿等症状减轻或缓解外,多数患者尚见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力增强等效果。

(6)灵芝制剂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疗效与病情轻重、用药剂量及疗程长短等有关,一般病情属轻、中度患者疗效好,剂量较大、疗程较长者疗效较好。

(7)灵芝对中医分型属心气虚、心阴耗损型的疗效较其他好。

中医药学关于灵芝“治胸中结,益心气”及“入心生血,助心充脉”的论述指出,我国古代已应用灵芝防治心血管疾病,并对其药效机制有一定认识。现代研究继承并发展了灵芝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高脂血症的理论,并赋予灵芝在心血管疾病的综合疗法中一定的地位。

病例:

1

某男,钢铁厂工人,每日感觉胸闷1~2次,心电图显示VGST缺血样下降0.75毫米,并有期前收缩、T波倒置等症状。服用灵芝片后,自觉胸闷消失,期前收缩消失;服药1个月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运动试验阴性。停药后,期前收缩和胸闷又复发,再次服用灵芝片后,期前收缩和胸闷又消失,心电图再次恢复正常。

2

某男,66岁,有阵发性心悸、胸闷,劳动时尤甚,心电图显示VGST缺血样下降0.75毫米。服用灵芝片1个月后,心悸、胸闷症状消失,心电图基本正常。第2个月因灵芝片未能供应上,而改服其他药物,症状再次出现,之后继续服用灵芝片,5周后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3

某男,47岁,患高血压已有15年,血压/毫米汞柱,并有心悸、头晕、步态不稳、精神不振等症状。先服用降压药,血压降至/96毫米汞柱,但症状没有减轻。后改服灵芝片,每日3次,每次3片,一星期后仅有轻度头晕,其余症状全部消失。

4

某男,45岁,日本人,因患中风而病倒,经医生全力抢救后,虽然意识恢复,但从此语言不清,久治不愈。后在朋友介绍下开始服用灵芝,不久病情开始好转,连续服用灵芝后,各种症状消失,能起床散步锻炼,并能给员工发指示、指挥工作。

5

某女,39岁,日本人,因怀孕生产而导致肛裂痔核,甚感痛苦,虽经使用灌肠药治疗,不久又复发,并伴有头痛、肩膀僵硬、腰痛、手脚麻痹等症状。服用灵芝治疗6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头部巨大压迫感、头痛、肩膀僵硬、寒症等完全消失,痔疮也痊愈了。

6

某离休干部,夫妇俩已年过古稀,前几年经常患头晕症,严重时连电视都不能看,双目不能睁开,噪声不能听,心情烦躁,全身不适。经医生检查,结论为“脑梗死”,服药后效果不明显。经他人介绍,从年11月起每天服用灵芝,病情逐渐好转,各种症状消失,现在不仅能看电视,睡得着觉,连头也不昏了,其他小毛病也痊愈了。

7

某女,原来患脑部供血不足、左脑梗死,自觉头胀发昏。自从跟丈夫一起天天服用灵芝后,症状消失了。经医生反复检查,心血管系统、肠胃功能均正常。

8

某男,68岁,年开始出现白细胞减少症,最低时只有1.8×/升,不久又出现心律不齐,还经常有偏头痛和失眠,尤其是心脏病发作起来相当难受,每年要去机关门诊输液1~2个疗程低分子右旋糖酐(每个疗程15瓶)。自从服用灵芝半年后,心律奇迹般好转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心脏病也痊愈了。4年来每天坚持服用灵芝,心脏病没有复发过,连偏头痛和失眠也消失了。

9

某男,60岁,原在饭店工作,由于长年累月站着与油锅打交道,两腿经常出现刺激麻木感。年退休后,刺激麻木感越来越严重,全身乏力,东倒西歪,药物治疗久不见效。经朋友介绍,开始服用灵芝胶囊,两个月后,自我感觉轻松多了,精神面貌大大改善,双腿刺激麻木感也消失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70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