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开展血液透析的生命线。然而,一条畅通的血管通路需要面对重重考验,闯关成功方能帮助患者成功完成血液透析。
青岛电视台QTV-2
首播:周六09:40
重播:周一09:40
周三09:40
《健康青岛》医院——
“透析生命线”的守护者
敬请收看
今年54岁的徐先生因糖尿病控制不理想,出现了肾脏损伤。为了清除血液中的毒素维持生命,8年前,他在青岛市医院本部肾内科实施了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开始了腹膜透析治疗。近两年来,徐先生出现过一次腹膜感染,近期开始频繁地感染。通过细菌培养证实,徐先生每次感染的都是同一种细菌。崔永军认为,这与细菌在腹膜透析导管上定植有关系,拔出导管后下一步开展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透析装置,通过血液和透析液的交换,把有害物质清除体外,再把净化后的血液回输给患者。评估了徐先生的上肢血管情况后,经家属同意,崔永军为他实施了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搭起一条血液透析的“生命线”。
黄先生是一位尿毒症患者,为了透析治疗,经历了近十次手术,遭遇了透析可能遇到的所有并发症。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是,血管资源耗尽,无法透析,生命之火随时可熄灭。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患者找到了崔永军。通过B超检查反复寻找,崔永军在左上臂的一根血管上为动静脉内瘘找到了“家”,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搭建起了生命通道。
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就应该保护血管,根据病情尽早建立动静脉内瘘。血透患者要做好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保护好“生命线”,这样才能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生存质量。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要选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路存在的问题狭窄、假性动脉瘤等问题会日益增多。已经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对内瘘的保护,要经常检查内瘘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诊。
专家介绍崔永军,青岛市医院本部肾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青岛市医学会青年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血液净化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医院协会肾脏病分会委员。擅长急慢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肾病综合征,小管间质肾病及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紫癜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病的诊治。擅长各类动静脉内瘘手术及腹膜透析置管术等手术。
坐诊时间:
周五上午(本部)
(医院本部)
本期编导:庄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7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