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约1.亿人。糖尿病引起的截肢、失明、冠心病、脑梗死等更是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杀手。
今年的11月14日第10个世界糖尿病日,主题为“共同 慎重选用:每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和山楂等。此类水果适合浅尝辄止,适当吃几口即可。
不宜选用:每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包括红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果脯应禁止食用。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肥城桃、哈密瓜、葡萄、冬枣、黄桃等也不宜食用。此类水果最好不吃。
糖尿病患者该咋么吃甜食呢?这个主要要根据食物的热量来决定,而且必须要限制当天食物的总热量。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限制白糖、红糖、蜂蜜、果酱以及含有此类成分的各种甜点。含糖饮料如可乐、甜果汁、冰淇淋也要避免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大都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蔗糖,所含热量较高,吸收后会明显升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的甜食为不含普通蔗糖,仅仅以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甘草甜素、甜菊苷、阿斯巴甜等甜味剂增加香甜口感的食物。这些甜味剂用于各类甜品当中,可以令食品更美味可口,但热量较低,升高血糖的效果很小,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使用降糖药易犯的九个错误你有吗?
很多糖尿病患者虽然坚持服用降糖药,但是降糖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医院内分泌科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总结了使用降糖药易犯的9个错误。
1、不注意用药时间。降糖药物种类繁多,有的需要饭前食用,有的需要饭后食用,有的嚼碎吃,有的睡前吃。由于每种药的药性不一样,使用方法错误不仅会导致药效大打折扣,还会导致低血糖的风险,因此用药前要咨询医生,何时服用药物最合适,过时未服用是否需补充服用。
2、不控制饮食。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其目的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以帮助其恢复功能。试图通过多服降糖药来抵消不控制饮食造成的不良后果,好比“鞭打病马”,是错误并且危险的做法。
3、根据我我感觉服药。当血糖非常高时,患者才可能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不少患者因无明显不适感,便随意调节降糖药的使用量,导致血糖控制不利。
4、不按时复诊。医生一般要求患者根据情况3-6个月复诊,是为了掌握真实的血糖控制情况,随时调整降糖药物。有的患者平时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更不注意观察影响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人云亦云,跟风吃药,医院复诊。这也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较发达国家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5、不接受胰岛素治疗。不少患者对胰岛素是“谈素色变”。认为“打了胰岛素,就像服用了毒品,从此形成依赖,再也“戒”不掉了。但是,在经过饮食控制及长期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依然不达标的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采用胰岛素治疗方式,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
6、不了解口服降糖药特点。有些患者急于最快速度降低血糖,用药几天不见好转就自行换药。但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并且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未到最大有效剂量时,不要过早下结论。
7、用价格评估药效好坏。对于糖尿病,其实不存在哪种药更好的问题,而是哪一种降糖药更适合患者。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8、一味追求能“去根”的糖尿病特效药。有的患者在血糖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停止现阶段有效治疗,而去寻找彻底治愈糖尿病的“灵丹妙药”。殊不知,医生们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综合疗法才是治疗糖尿病切实有效的方法。目前根本不存在可以“彻底治愈”糖尿病的药物。
9、过度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患者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损伤肝肾功能。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遵医嘱服药,且定期复查血糖及肝肾功能,都是安全的。个别患者服用降糖药确实会出现副作用,只要监控得当,在停药后症状就会消失。因此规范服用降糖药对治疗糖尿病起着积极作用。
因此,广大糖尿病患者应多咨询专科医生,全面了解糖尿病的相关常识,克服治疗的盲目性,才能真正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山西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6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