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对糖尿病性肾病、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糖尿病足这些糖尿病并发症的介绍很多,大家了解的也多。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发生在骨骼系统的糖尿病慢性病发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是怎样引起骨质疏松症的?
骨质疏松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女性,据统计,超过万美国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生活方式、药物影响、其他疾病影响。骨质疏松症从病因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往往是由于老年人骨形成能力降低、或者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增加所致,而本文介绍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属于继发性的一种。
作为当下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除了存在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也会引起钙质流失和骨代谢的异常。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而大量的钙、磷矿物质就会随着尿液排除体外,如果此时缺乏必要的钙剂补充,就会造成患者的“钙负平衡”,继而引发一系列的激素水平变化,促使溶骨作用增强,最终导致骨质脱钙、骨质疏松。
此外,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活性维生素D水平往往偏低,这会影响钙、磷等矿物质在肠道的吸收。2型糖尿病所特有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对于骨骼的破坏更是雪上加霜,它会影响蛋白质的正常代谢,使骨基质合成减少。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骨基质减少,骨小梁破坏,骨密度降低,成为骨质疏松症发作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兼有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两方面的特点,多见于病史较长的老年糖尿病人,在疾病早期,病人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驼背畸形、身高变矮、四肢无力、小腿抽筋。严重者可出现自发性骨折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挤压、跌倒等情况)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胸腰椎、髋部及腕部等处最为多见。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时,也必须把处理糖尿病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谓“治病治本”,糖尿病病情控制稳定,也就解除了骨质疏松的重大诱因。
一般来说,糖尿病常规饮食中的钙、镁、锌含量明显不足。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营养均衡,不能过度节食,平时应多吃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富含钙质的蔬菜、豆类等,这是预防、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同样重要。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不仅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还有助于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另外,充足日晒可以促使皮肤合成更多的活性维生素D,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有不少于半小时的日晒时间。
除此以外,糖尿病患者还必须戒除一切不利于骨骼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大量饮咖啡、浓茶等。
注意事项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经有效治疗后,起效较快、疗程相对短、效果明显。但是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年龄增加、活动量少、性激素水平降低、遗传等因素,在临床工作中,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往往也会并存出现,有时很难把它们严格区别开来。
作为糖尿病患者要明白:除了控制血糖,我们还要关心肾脏、眼睛、心脑血管、下肢足病,同时也不要别忘记关心我们日益疏松的骨骼。糖尿病,要治;骨质疏松,更要治。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瞬间即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6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