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6日入初伏、
7月22日就又逢大暑,
夏季到了最难熬的、
炎热超长待机期。
这样的季节,有些一般人认为
只有在冬天才常发的疾病,
也进入了高发期。
其中,我们很熟悉却又不太明就里的是
热中风!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中风,和冠心病、癌症一起
并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0℃以下和32℃以上,
都是中风的高发期!
夏天,很多人分不清中暑和中风,
让我们看看:什么是热中风——
此外,对于血液循环状况不好的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人群,
夏天气温高、不适感会增强,
容易出现烦躁情绪,
引起血压波动、诱发中风。
或者,由于盛夏贪凉,
人在空调房和高温户外的切换,
冷热交替、也宜诱发中风。
由此可见,
中风,其实离我们很近。
而统计研究数据也显示:
中风,已是当前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
中风如此猖獗,
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时刻警惕。
并牢记一些简单的中风知识,
首先,要知道判断中风的四个原则——
身体4处发出信号,趁早就医!1第一处:手指
很多人都会有手指发麻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更为常见,但是,若是突然手指发麻,还伴有合不拢的情况,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
2第二处:舌根
患者若是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时,就会感觉舌根发硬,说话不利索,含糊不清,出现语言障碍,这多是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所致。一定要谨慎,医院检查。
3第三处:面部
由于脑中风是发生在脑血管处的病变,所以,当病变累及到了神经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面瘫等症状,这时就会表现出睡觉单侧流口水,吹不成口哨等表现。
4第四处:下肢
双腿或单腿软弱无力,即使在平地也会摔跤。因为不论在大脑的哪个半球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其程度可有轻有重。
6项基本原则1控制好“三高”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或过度疲劳,应坚持按时服药、定期门诊检查。
2积极、适度做锻炼运动能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在冬季,上了年纪的人更要注意锻炼时的保暖,做到劳逸结合,以散步、打太极等项目为宜。
3管住嘴,常称重要学会“聪明”吃饭,如避免进食含胆固醇高的猪肝、猪心、蟹黄、鸡蛋黄等食物。多吃含钾的土豆、香蕉,可以稳定情绪,保护脑血管。豆类、玉米、小麦、苹果、西红柿、海带以及多种绿色蔬菜都是含镁的“富矿”,能显著降低脑卒中之害。
4限制酒精摄入大量酒精进入体内,产生过量的脂质过氧化物,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服了降压药后不能喝酒,因为饮酒可使血管扩张,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本身因药物作用而降到正常的血压会更低,容易引起突发性低血压,发生晕倒、跌伤等意外。
5不抽烟、不吸二手烟。吸烟会增加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易引起脑动脉硬化斑块处血栓堵塞。
6避免情绪激动情绪突然激动,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末梢动脉收缩,血压骤然升高,那些脑血管已有病理改变的患者,很容易脑血管破裂,形成中风。
6种症状
脑卒中不像肿瘤,它说来就来,不给患者任何思想准备,并且可能在一两个小时就达到发病高峰。因此,老年人或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人,要加倍留意自身的细微变化,一旦出现下述六个典型症状,医院。
一突发颜面部、上肢或下肢的无力或麻木,尤其发生于单侧时;
二突然言语困难或语言理解困难;
三突发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复视;
四突然行走困难或不能平衡;
五突发眩晕;
六突发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6个常见误区误区一春秋输两次液会预防脑血管病。现在天气转冷了,医院输液“通血管”,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输液对预防中风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任何预防中风的药都是口服的,输液是不安全的。
误区二预防用药最重要。其实运动要比吃药管用。有些人边吃药还边抽烟,这是最错误的习惯。
误区三医院。北京大约有30%的老百姓在发病之后,让孩子开车或医院,而不选择用救护车,这样非常危险。首先,医院救助卒中患者的经验不足,很容易贻误病情。家人和出租车医院具有救治资格。其次,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非常不稳定,普通人很难知道如何处理,而救护车能提供第一时间的救治,使生存几率增加。所以,脑卒中发生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
误区四脑中风后生活就是不能自理。北京目前有家医院收治脑中风患者,每年北京收治的患者是10万人,实际上新发病例只有3万人,7万人都是复发。中风第一次发病后,30%—40%生活能恢复到完全自理。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我们推荐1补充叶酸
叶酸能促进高半胱氨酸转化为对血管无损害的蛋氨酸,还能降低血液中半胱氨酸的浓度,进而降低脑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病率。
补充方法:番茄、胡萝卜、白菜、莴苣等蔬菜。
2常做两个“清栓”动作
1、按摩颈部少中风将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
这样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
2、空抓手防脑溢血左右手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次。
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经常锻炼左手,可以锻炼右脑,减少病变发生。
3、常做踮脚运动1、踮脚跟
身体立正,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慢慢踮起脚尖,用脚趾紧紧抓住地面,然后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放松身体。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让脚跟轻撞地面,引发柔和的震荡,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当你踮过几次后,会感觉全身舒畅,回味无穷。也可找一个东西辅助,帮助保持身体平衡。如果让糖尿病人慢慢踮脚,自然就消耗了血糖,剧烈运动有时会增高血糖,那是与时俱进的运动性血糖升高,有的人运动后低血糖出事情,这是运动后迟发型低血糖。缓慢降低血糖的方法其实就是踮踮脚,别小看踮脚,这可是全身重量的负荷练习,人有多重,踮脚时腿部肌肉就使了多大劲儿。我们训练组中的85岁老人们练了两年后,腿脚挺利索,血糖血脂有所改善,不再相信药物能够救命,相信只有体能维持得好,人才能长寿,动作超简单,但需要持之以恒。83岁以上老人也可扶着沙发和座椅站立踮脚,打好这个基础才能做别的锻炼。而很多老人脚部还没练好,足跟都不稳,腿没劲儿,就性子急快跑快走了,有的容易摔跟头。还是简单练点踮脚和勾脚吧。(练习中唿吸时,踮起脚吸气,脚后跟下降过程中慢慢吸气,逐渐慢些最好。)每天练30个一组,全天分段练20组。坚持练习就能减少跌到、增强老人步行信心。2、踮脚尖走路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重复几组,速度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初始练习者可扶墙,熟练后就不用借助外物了。3、坐着踮脚尖膝盖与大腿保持水平,可将两个矿泉水瓶放在大腿上,进行负重练习。每次踮脚尖30~50次,速度可自我调节。4、躺着勾脚尖卧床休息时,两腿并拢伸直,将脚尖一勾一放,可两脚一起做,也可进行单脚练习。如果感觉小腿不舒服,就停下来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自我调节。实在没时间锻炼,每天在办公室踮脚勾脚也不犯别人,开会时可以偷偷练练。回家一定要教会老人踮脚和勾脚,不光练习走路的肌肉,还能锻炼大脑防止痴呆,餐后练还能慢慢悄悄地降低血糖……注意事项踮脚跟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否则易导致足跟疼痛。如果导致了疼痛,休息几天,用热水泡泡脚,很快就没事了。下棋、打牌、玩电脑或久立不动时,最好每过1小时左右做一次踮脚运动,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避免因坐得过久而下肢麻木。踮脚是最远端的肌肉控制和肌力训练,最简单最靠谱。办公室久坐的懒人们,为了您的大脑健康,动动你们的脚爪吧!老人们,为了减慢大脑衰老,请试着动动吧。万一有人不幸出现中风症状,
切记:
1、不要喂水喂药、防止窒息,
2、不要摇晃患者头部、
让患者以侧卧位躺下,
3、赶紧拨打!
平常日子、尤其是高温天气下,
注意:
1、多喝水,不要等口渴才喝水
2、按时按量服药,控制三高
3、待在温度适宜的环境
4、睡眠充足、情绪稳定
5、常服清基原花青素
竞力清基胶囊,国际公认活性最强、纯度最高的原花青素!是已得到数十万用户亲身验证、大众消费得起的最佳抗氧化保健品。原材料出口欧美。成品抗衰老,抗氧化更是风靡贵族,明星等高端社圈。
从清除自由基、改善血液循环是根本
减少中风风险——
低碳环保,素食护生,全民健康,你我同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6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