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它不仅会慢慢地侵蚀你的身体,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还会快速伤害我们的身体,发生各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在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一次科学会议上,有一个非常吓人的研究结果:由于DKA反复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却非常高。这应该给我们医生和患者都敲响警钟!
经调查,多数糖友对DKA最关心的问题是:
1.我有没有可能会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哪些情况会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下面,我将针对糖友关心的4个问题一一解答。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分享。
??《急诊科医生》剧照
哪些人会发生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1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其中20%~30%的1型糖友首次就诊原因是DKA。1型糖尿病患者本身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有发生DKA的倾向。
传统教科书观点:2型糖尿病患者能分泌一定的胰岛素,足以抑制脂肪过多分解,因此不会出现DKA。但这种观点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
研究显示: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些诱因下会出现胰岛功能的急性下降,若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则能引起DKA,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DKA的发病率已经有上升趋势。这种对生命存在潜在威胁的2型糖尿病被称为有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
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发生DKA。
DKA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好消息是:随着胰岛素和抗生素的出现,DKA的死亡率虽然已经由过去的超过50%下降至目前不超过5%。
但是DKA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DKA的诱发因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机体过度分解脂肪,产生过多酮体,酮体滞留,同时发生脱水,导致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不是无缘无故的。其实它在你身边埋藏了很多颗地雷,只等你不知不觉去触碰。全面熟悉并警惕这些诱因,对于DKA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是DKA最主要的诱因。其中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比较常见。感染造成机体高度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相对不足。
DKA又可以合并感染,两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使得治疗更加复杂。
药物不当
有些糖友不遵从医嘱,自行中断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服用,以及擅自减少或增加剂量,都容易引发DKA。
饮食不当
饮食过量、过甜或不足,酗酒等会加重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容易诱发DKA。
应激
在应激如:创伤、手术、妊娠、精神紧张等状态下,机体升糖激素(如皮质醇、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增多,拮抗胰岛素代谢,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
练就火眼金睛,识别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是:
①血糖13.9mmol/L;
②动脉血气pH<7.3,HCO3ˉ<18mmol/L;
③血酮≥3.0mmol/L;
④尿酮阳性(++以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无特异性,所以要靠我们多留心眼,平时多监测血糖、血酮或尿酮。
如果发现了苗头就应该立即采取应对措施(见下文)。如果病情发展到了中期,机体一般会出现特征性症状(见中期症状),这时我们应该马上警觉起来,医院接受治疗。
1
早期症状
?多尿
?口干、口渴
?视力模糊
2
中期症状
?恶心、呕吐
?腹痛
?呼吸深快
?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
3
严重症状
?脱水
?四肢发冷
?昏迷
??DKA各期临床症状
防患于未然,预防DKA
1
轻度DKA患者自救
对于轻度DKA(尚未出现特征性症状),神志清醒、能够进食的患者可以继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并可酌情适当的增加剂量。
而中、重度DKA患者,医院就诊治疗,通过小剂量胰岛素连续静脉滴注补充胰岛素,并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
2
家中监测血糖或尿酮
借助血糖仪和尿酮体试纸,糖友可以在家中进行毛细血管血糖和尿酮体的监测。
这种方法简便有效,有利于早期识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研究显示:当随机血糖超过19.05mmol/L,尿酮体++以上,可预警DKA。
3
消除DKA的诱发因素
急性感染、胰岛素停用不当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应激等诱因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导火线。消除这些诱因,不仅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DKA发生和复发的关键。
爱美的女性糖友,切记不能为了美盲目减肥,减少食物摄食量和胰岛素注射等。有吸烟的糖友,应该选择戒烟,吸烟是DKA发生的危险因素。
4
警惕DKA的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衰、急性肾损伤、急性胰腺炎等众多的并发症,是导致其治疗难度增大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及时有效的防治并发症发生是DKA愈后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MisraS,OliverNS,DornhorstA.PRACTICEPOINTERDiabeticketoacidosis:notalwaysduetotype1diabetes[J].Bmj,,:f.
[2]GlessnerM,.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75thScientificSessions(June5-9,-Boston,Massachusetts,USA)[J].DrugsofToday,,51(6):-6.
[3]尹延伟,胡爱民,刘宏利,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94-96.
[4]金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调查分析及对[J].现代医药卫生,,22(4):-.
[5]贾伟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1):24-25
[6]黄云鸿,吴艺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防治[J].新医学,,35(1):16-17.
[7]王旭东.重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症[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45(1):1-3.
作者:张潇侠执业医师健康管理师温馨提示:糖尿病之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7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