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7794.html

看着家里那个动不动就病、一病老不好的孩子,你会不会抱怨:唉,这个免疫力……

什么叫免疫力,即老百姓通常所说“抵抗力”,是机体抵抗或清除外来病原体的能力。

免疫力是机体防御机制,主要是用来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入,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其次能够清除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当自身免疫力下降时,会增加感染疾病的几率,不利于自身健康。

“医生所说的免疫力强,是希望孩子生病的频率、程度可控。即,不能三天两头病,也不能一病两三月。”

1、不生病=免疫力强?

若是千防万防地不生病,不利于免疫力形成。免疫力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先天性免疫源于娃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保护期是6个月。

后天性免疫有赖娃自身的免疫记忆。即B细胞接触、记录下病原体的各种信息,然后通知免疫分子(抗体):见到这些坏胚,主动拦截,不让其兴风作浪。

B细胞接触到坏胚们的途径有二:一是生病,和坏家伙们正面抗击;二是接种疫苗,让极少量没啥杀伤力的病原体进入体内,免疫力借此练兵,今后就能从容应对。

生活当中经常见到有的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极少生病,根本是因为“生活在温室”,家长保护零死角。冬天怕冻,于是闭门不出;趴地怕灰,于是到哪儿都抱着;出门怕感染,于是门把手都不让碰;玩具怕脏,于是每天消毒杀菌。恰恰是这样养大的孩子,一旦出远门或过集体生活,分分钟病倒。因为TA突然被陌生的病原体包围,免疫力完全不知道该防谁、怎么防。

如果娃放养式长大,医院,恭喜你:这免疫力让人眼红。

2、多生病,才能多抗体?

有些父母心太宽,认为“要想身体棒,就得多病”。结果,免疫力也会崩。

斗完流感、斗肺炎,杀完细菌杀病毒,免疫力长期处于作战状态,持续亢进,会造成免疫系统没时间休养,消耗巨大。

最终可能导致两种结果:免疫力“干不动了”,越病越频繁;杀红眼,管你好鸟坏鸟,逮谁灭谁——此谓免疫“过强”。在过强状态下,B细胞一接触外来物质,就拉警报,这就是过敏反应。更严重者,“过强”的免疫力会破坏自身组织细胞,诱发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恶性贫血等。

表1:免疫力“过强或过低”的结果

3、多久病一次,合适?

临床上有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判断标准。“如果孩子满足RRTI的标准,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免疫力有问题。"标准如下:

表2: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标准

4、哪些孩子容易免疫力低下?

父母口中的免疫力低下,多是后天性问题,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生理性因素

如新生儿未成熟,普遍存在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

■发育不成熟

年龄太小。6个月后,宝宝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免疫细胞消耗殆尽。同时,娃接触过的细菌、病毒很少,自身还没形成足够丰富的免疫记忆。此时遇到新鲜玩意,就可能病一病。

■营养因素

娃长期挑食、偏食、厌食,可能造成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免疫力建立。

吃没吃母乳,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免疫力也会有差异。母乳携带大量母亲生产的抗体,是孩子的第一针“疫苗”。在6~12个月,母乳能帮助孩子抵抗多种病原体。

若娃因为各种原因没喝过母乳,也别太纠结。1岁后,母乳的免疫价值会打折扣,防病作用不大。而且,母乳对后天性免疫力形成,影响不大。

■疾病因素

包括血液病、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疾病(药物影响)等,会阻碍免疫力的发育、完善。手术(如脾切除)、外伤、烧伤也可引起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

■感染因素

各种类型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麻疹病毒),可导致免疫抑制。

5、如何筛查免疫力?

主要有两项:

免疫球蛋白筛查,包括IgG、IgA、IgM等指标;

淋巴细胞系列筛查,包括B细胞、T细胞等。

这是初筛内容,医院都能做,抽静脉血即可完成。

初筛结果有异者,要结合病史,排除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此时,医院可能加做基因检测。“但这种情况很少见,1万个孩子里只有1~2个人中招。从体格上也能看出异样:这些孩子瘦小,有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

有些父母认为,锌、铁、钙等微量元素缺乏,也能反映免疫力,因此也要查。事实上,孩子若没有长期、严重饮食问题,没有生长发育落后或矮小,没必要查微量元素。一个简单的判断指标,就是生长曲线。若娃的生长曲线在中位以下,考虑生长发育问题,可以查查微量元素。

筛查结果不是“唯一标准”。举例来说,孩子经常感冒、生病,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等不低、反高,这可能说明免疫大军正在集结杀敌中。

6、提高免疫力的理想方法是?

效果优、花费少、无毒副、最普世的方法是:多喝白开水。

多喝水能保持黏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呼吸道黏膜干燥易受损,病原体更易种植,诱发感冒咳嗽;肠道粘膜受损,会诱发腹泻。皮肤黏膜受损会招致湿疹。多喝水,比吃药、吃保健品都管用。”

如今,市面上有一些“免疫增强剂”保健品,噱头大于实效。但是总的原则不能变,不管是用"免疫增强剂”还是"营养补充剂",一定要先就医,咨询医生。“若在免疫亢进状态下,你还去增强,很可能造成过强、超敏。”

增强抵抗力的药有很多,包括中药和西药。常用的中药有人参、党参、冬虫夏草、黄芪等等。中成药则有玉屏风散、参芪颗粒、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等等。常用的西药包括转移因子、脾氨肽、免疫球蛋白以及匹多莫德等。切记,增强抵抗力的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不可滥用,如果使用不当,有可能会变成毒药。

此外,按时接种疫苗(流感季节打一针很重要),多运动(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多睡、睡够,都对提升免疫力有好处。

增加免疫力建议可以吃蜂胶,因为蜂胶有吞噬细菌和病毒的能力,对于增强免疫力是非常有效的。平时还要多吃五谷杂粮或者是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7、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吗?

补充益生菌能调节胃肠功能,休养黏膜,对营养吸收有好处。营养状况好了,免疫功能会适当增强。

但长期、大量地额外补充,会打破肠道自有益生菌的平衡状态。也可能造成“不补就罢工”的结果。

不推荐长期补益生菌。有腹泻、顽固便秘、饮食问题的孩子,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8、一病就用抗生素,会损害免疫力?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

好处是:机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孩子精神萎靡、持续高烧),该用抗生素就得用,还得足量、足疗程用。

坏处是:抗生素会抑制免疫功能。若机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只是轻微上升,说明免疫系统已经控制住局面。此时用抗生素,会剥夺免疫系统逐渐成熟的机会。此外,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内菌群,造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增加过敏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几率。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耐药。

9、每天消毒是坏事?

我们需要清洁、干净、整洁的环境,而不是无菌。频繁用消毒剂,环境中的正常菌群会减少,孩子免疫力接受正常刺激的机会减少,没法正常发育。“教孩子常洗手、饭前便后洗手,就够防病了。”

后记

多数孩子的童年都是在不断生病中度过,父母心疼也好,头疼也罢,这是必经过程。

有的孩子到五六岁,有的到七八岁,免疫力基本能达到成人水平。父母会感觉,突然地,孩子身体倍儿棒,医院报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72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