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近期,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结束,辉瑞的Paxlovid因报价高,不获纳入医保目录。因此,我国确诊者若要服用此药,需完全自费购买。近日和治疗药物相关的讨论纷杂,网友们分享了家人确诊却无法取得辉瑞口服药Paxlovid,内心大感焦虑。

也有一类传言,是关于Paxlovid的安全性,比如Paxlovid属于实验性药物,并没有经过正常人体试验程序。我看到大家的疑惑和焦虑,查阅了相关资料,为大家理清问题。

一、辉瑞Paxlovid没有经过正常人体试验程序,是否属实?

Paxlovid虽然是在年底取得紧急授权(EUA),但还是有经过人体试验;据我了解,Paxlovid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且之前公布临床试验初期结果,效果还不错,有符合预期。

当然,的确有少数人服用Paxlovid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且Paxlovid跟部分慢性病药物也会起交互作用,只要遵照医嘱,整体而言仍属安全的药物,我国和美国许多确诊者都有吃,没有听说此药剧毒,并造成患者死亡的案例。

感染后马上服用Paxlovid,可降低住院率90%左右,不过Paxlovid为处方药,需经过医师评估才能取得,不是随便就可拿得到。而且,Paxlovid在感染初期就要立刻服用,若已转为重症再吃是无效的。一般来说,我们须经医师透过评估,评估是否符合口服抗病毒药物适用条件,包括是否有症状、距发病5日内等。

也就是说,Paxlovid有经人体试验,且美国有许多确诊者服用,并没有听说此药有剧毒并造成患者死亡。此外,在FDA网站上,也能找到Paxlovid经过人体试验的相关文件。因此传言称辉瑞COVID新药Paxlovid没有经过正常人体试验程序,含有剧毒,显然是与事实不符。

二.治疗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根据COVID-19治疗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方案指南,辉瑞口服抗病毒药物Paxlovid、默沙东口服抗病毒药Molnupiravir,对于COVID-19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有部分证据支持,可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病毒感染,且具有重症危险因子的患者。

至于另一款临床常使用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为静脉注射药剂,医院使用。目前有两种情况会使用瑞德西韦,第一种状况是出现中症以上症状,例如血氧浓度小于94%,或有需要使用氧气机,或X光有明显肺炎等。

第二种状况是有重症高风险因子的族群,例如65岁以上、糖尿病疾病、肾脏疾病等族群,即使患者目前是无症状或轻症,但若具有重症高风险因子,经医师评估后也会使用瑞德西韦来治疗,以预防发展成重症、并发症。

三.大家都需要吃辉瑞神药吗?

目前辉瑞口服抗病毒药物Paxlovid不是所有感染病患都需要使用。感染者需符合风险因子条件才能取用,如年龄大于65岁、癌症、糖尿病、肾病、免疫功能疾病者,而且使用者年龄需在12岁以上、未怀孕者。一般不符合风险因子、轻症或无症状的民众,并不需要服用。

根据Paxlovid在含有一个以上的重症风险因子的高风险族群(EPIC-HR)的研究,可以降低89%恶化至重度或死亡的风险。而在另一个针对一般族群(未含有重症风险因子),使用Paxlovid虽然可以降低70%恶化至重度或死亡的风险,但在统计学上并未达显著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Paxlovid这两项分别针对高风险与一般族群的研究,都是收纳未打过新冠疫苗的族群,因此,Paxlovid对于有打过新冠疫苗且不具重症风险因子的一般族群,可能未必存在明显益处。

四、哪些情况使用辉瑞口服抗病毒药物Paxlovid?有什么限制?

Paxlovid具有许多药物交互作用,其中十数种严重度为禁忌等级的交互作用,贸然并用可能造成致命性的后果。民众务必了解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名称,或者保存药袋,以利临床医师与药师评估,在安全的前提下,选用适合的抗新冠病毒药物。

Paxlovid跟多种药物有交互作用,若发生可能危及生命,民众使用前,务必详阅说明书。根据资料显示,Paxlovid是身体中一种酶(CYP3A)的抑制剂,可能会增加经由这种酶代谢的药物的血浆浓度,依照用药说明书载明,该药与10大类药物具禁忌,并与35类药物会产生交互作用。

这些药物包括多种心脏血管用药、止痛药、抗癌药、抗凝血药、抗痉挛药、抗抑郁或精神病剂、抗痛风药、HIV与丙型肝炎等抗病毒剂、抗感染剂、荷尔蒙避孕药、免疫抑制剂、麻醉、镇静安眠药,以及全身性类固醇等药品,使用时须注意药物血中浓度。

还有要特别注意的是:

根据辉瑞Paxlovid中文说明书,Paxlovid尚未被核准用于因重症或危急COVID-19而需要住院的病人的治疗,也尚未被核准用于COVID-19的暴露前或暴露后的预防治疗、未被核准连续使用超过5天,且不建议重度肾功能不全和重度肝功能不全病人使用。

若评估病人确有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需求,医师应提供病人用药的相关资讯,要充分告知治疗效益与风险,,并取得病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开立处方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7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