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结石的形成与人们的饮食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医院营养管理护理专业组组长单娟、组员陆丽娜,提出胆囊结石的患者膳食摄入推荐“4+1”方案。
“4+1”膳食方案
所谓“4+1”膳食方案,就是指每天的饮食中必须有“粮及豆类”、“蔬菜水果”、“牛奶及奶制品”、“肉鱼蛋”这四类保护性食物作为支柱。其中蔬菜水果摄入量为~g/天,牛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为~g/天,肉、鱼、蛋摄入量为~g/天。同时改变以猪肉为主的动物性食物结构,增加水产、禽类、牛肉、羊肉的摄入。每日油和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0~15克,盐摄入6克左右为好,不超过10克。
“胆友们”,以下这些食物能帮助排石喔
黑木耳:可以促进消化系统中各种腺体分泌,润滑肝内外胆管,促进胆石排出。初发结石病患者,每天坚持吃1~2次黑木耳,有助于缓解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在肝脏中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可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茭白:能清热利胆,故胆囊炎病人宜吃,尤其适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症合并黄疸者。可用适量新鲜茭白,用水煎食,每日1~3次,也可用素油炒食。
冬瓜:可烧食或煨汤,也可用新鲜冬瓜皮~g加水浓煎,每次一碗,每日饮3~4次,有清热、利水、利胆、消胀作用。
玉米:对胆囊炎、胆结石、黄疸性肝炎等有辅助食疗作用,故慢性胆囊炎疾病患者宜经常食用。另外玉米须也有利胆作用,可用30~50g玉米须煎水代茶饮用。
山楂?:味甘酸,有消食积、散淤血的作用。近代研究认为山楂有降低血脂和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患有胆囊疾病者适宜食用。
近日,陈阿姨突然觉得右眼眼前有一团黑影,而且逐步扩大,几乎看不清任何东西。于是陈阿姨赶紧到家附近的医院眼科就诊。经过眼科医师的仔细检查,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在术中,主刀医生医院眼科主任毕燕龙教授发现,陈阿姨鼻上方近锯齿缘位置玻璃体粘稠牵拉视网膜形成圆孔,这是陈阿姨发生网脱的罪魁祸首及治疗的关键。由于陈阿姨治疗及时,术后视力由只能看到影子提升到了0.8。
视网膜脱离的解剖画册
视网膜是人眼睛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人眼比作一部相机,视网膜则相当于底片。它分为好几层,一部分叫神经上皮层,一部分叫色素上皮层,视网膜脱落就是这两部分分开了,简称“网脱”。因此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我们的眼睛就失去了感光成像的能力,从而出现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的症状,表现为眼前黑影飘动、视野改变和闪光感。根据发病原因网脱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又称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和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又称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两大类,后者又可分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两种。
▲褶皱处示脱离的视网膜组织
哪些人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呢?
▲视网膜脱离的好发人群
一、高度近视者
由于高度近视眼的巩膜会不断变薄,眼球越来越大,玻璃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极易发生玻璃体变性,加上周围的视网膜又比较脆弱,所以受到玻璃体牵引后便会脱离。
二、头部或眼部遭遇撞击伤的人
当眼睛受到外力撞击时,可使眼球暂时变形,此时玻璃体无法适应外力,其基底部会与眼球壁分开,便容易产生视网膜锯齿缘离断,形成视网膜脱离。
三、本身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人
这类人视网膜周边往往有病变,视网膜的粘着力、抗牵引力降低,此时便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最终造成视网膜脱离。
四、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中的玻璃体会逐渐液化、变性,常常还伴有视网膜变性的情况,所以中老人很容易出现视网膜脱离。
因此,对于上述网脱好发人群,应尽量避免剧烈活动,保护眼睛不受外力碰撞。要定期检查眼部,一旦发现视网膜异常,应及时干预治疗,避免发展成网脱。最重要的是,如果出现眼部各种不适症状,医院眼科就医。
医院眼科主任毕燕龙教授表示,视网膜脱离几乎不可能自愈,一旦发现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力模糊或变形等症状,就要立即寻求专业眼科医生的帮助。明确病因后绝大多数都需要通过手术来使网膜复位,主要的手术方式为巩膜扣带及玻璃体切割术,部分患者根据病情不同会选择不同类型的眼内填充方式,常见的填充物有过滤空气、惰性气体和硅油等。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取决于病人病情和手术配合度。要注意的是,长期的视网膜脱离会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感光细胞的凋亡,从而造成视力的不可逆性损害。因此,疑似发生视网膜脱离万万不可怀着“过一阵就好了”的心态,从而耽误治疗最佳时机,使得手术效果大打折扣。
图文
眼科
编辑
沈珏
校审
谢壮丽
上观号作者: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z/17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