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糖尿病治疗误区(一)
没有不适症状,代表血糖控制好了吗?
许多患者对于糖尿病时常有许多认识的误区,比如:没有症状说明血糖控制好了,胰岛素用了就停不了,控制饮食少吃饭就可以了……诸如此类的见解误区层出不穷,接下来的几期内容,我科将为您一一解读!
问
糖尿病的三多一少是什么?
答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就是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多尿、体重下降(减少),即通常说的“三多一少”。
问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呢?
答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体内含糖浓度很高的血液流经肾脏时产生了渗透性利尿作用而使尿液增多,从而出现“多尿”;由于尿液排出增多,使体内水分丢失而导致体内缺水,因而出现口干、“多饮”;由于血糖升高,产生多尿,体内大量糖分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能量供应出现不足,从而易产生饥饿感,出现“多食”、易饥;由于体内糖分丢失过多,促使体内代谢处于负平衡状态,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以供应能量,于是造成体重减轻、消瘦。
答
由此可见,高血糖是产生“三多一少”的根本原因,而尿糖的排出是导致“三多一少”的直接原因。一般情况下,当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值(即10.0mmol/l)时,才会出现尿糖,而24小时尿糖总量超过25克时,才会产生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问
空腹血糖正常,是否代表血糖控制好?
答
在我国,许多患者在糖尿病早期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后血糖升高,导致许多患者因空腹血糖正常而漏诊;又因我国饮食结构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许多糖尿病患者血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因此,空腹血糖控制好并不代表总体血糖控制好;建议患者除了监测空腹血糖,还应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每3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必要时可行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
问
为什么有的糖尿病患者虽然血糖水平升高,却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他们当中有的是“三多一少”不齐全,有的甚至是完全没有“三多一少”症状。
答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血糖低于肾糖阈值
正常的空腹血糖应小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
由此可见,即使患者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只要血糖不高于肾糖阈值就没有尿糖排出,如果24小时内尿糖排出不足25g,患者是可以没有“三多一少”症状的。
02
老年人肾糖阈值升高
2型糖尿病患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部分老年人因肾动脉硬化可使肾糖阈值升高,从而尿糖排出减少。即使血糖升高了,也没有“三多一少”症状。
03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往往合并各种慢性并发症,包括神经病变。而神经病变又可令患者各种感觉迟钝或异常,因而口干等不适感不明显。
结语
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只能反映病情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病情的全部,规范的随诊、规范的监测血糖、规范的并发症筛查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切勿自恃“自我感觉良好”而麻痹大意,对病情缺乏全面的监测、判断。如果不能把问题发现并解决于早期阶段,令病情一再拖延而最终恶化,那么当“自我感觉不妥”之时,恐怕已是并发症缠身,悔之晚矣。
文/何万辉
图文编辑/陈燕珊
审核/王文英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7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