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39370163788725&wfr=spider&for=pc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病,是糖尿病(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中国约有万人正面临着糖尿病的威胁。DN起病隐袭,呈进行性加重,而早期常缺乏临床表现,诊断比较困难,因此DN的早期诊断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疗与监控,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多以尿素氮、肌酐、尿蛋白作为肾损伤的诊断指标,但上述指标正常时,已相当比例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潜在的肾损伤,往往错过早期治疗时机。现在公认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即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μg/min~μg/min(30mg/24h~mg/24h)之间。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持续性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胱抑素C(Cystatinc,CysC)是年Anastasi等首次在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eineproteinaseinhibitor,CPI)后被命名为胱抑素C。它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是一种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分子量为13.3KD,由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恒定产生。循环中的Cys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但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不返回血液,因此,其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决定,而不依赖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的影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同源性标志物。因此,探讨CysC是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DN的灵敏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的分析,旨在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的联合测定对糖尿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组选择医院8年1月至9年12月住院Ⅱ型糖尿病患者85例,病程3~21年,诊断均符合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7.9±13.9岁。健康对照组43例,选择排除心血管、肝脏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的体检者,在年龄、性别比等方面与病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标本收集

所有受试者留取晨起8:00至次日8:00内24h尿,并集于容器内,加入防腐剂,待检。同时所有受试者2周前停用抗凝血、抗血小板药物,禁食12h后采清晨空腹静脉血3ml。

1.3检测方法

采用蛋白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总量,计算出UAER;CysC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以上试剂盒(尿微量白蛋白试剂盒生产批号:B;胱抑素C试剂盒生产批号:B)均由*****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并且检测在**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并以=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界值。

2结果

43例健康体检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12.32mg/d,血清胱抑素C为0.72mg/L,而85例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65mg/d,血清胱抑素C为18.73mg/L。两组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在3%~4%左右。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危害极大地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最重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高,且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阶段,肾功能常呈进行性恶化,难以逆转,严重影响

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的筛选尤为重要。但是早期DN是一个隐匿的过程,一般临床上常把尿素氮、肌酐作为常规肾功能的检测项目,但在肾小球受损早期或轻度受损时,血中尿素氮、肌酐仍可维持在正常水平,只有在严重肾小球损害,一般肾小球滤过率降低50%以下时,其浓度才明显升高,因此无法对DN进行早期诊断。同时,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改变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在尚未出现白蛋白尿前,发现肾脏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而进行干预治疗,则更容易使其逆转。而肾小球滤过率(GFR)是重要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指标,大于ml/min,可作为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预兆指标。ECT检查双侧肾小球滤过率是目前诊断肾功能受损的金指标,可以作为DN的早期诊断手段.但由于价格较高,需要有一定的仪器设备,并有一定的放射性,难以作为常规的检测方法。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UAER应当在20μg/min(30mg/24h)以内,如果UAER在20~μg/min(30~mg/24h)范围内则被称为叫微量白蛋白尿。若患者在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即进行规范的干预治疗,尚可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防止向大量蛋白尿发展及延缓其发展速度,甚至可以逆转D。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mg/L(mg/24h)时,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因此,在DN的诊断和治疗中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指标。但是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仍有其局限性,而且容易受到一些肾性和肾外因素的干扰.所以,应当寻找更灵敏、更实用的检测指标,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二级预防,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清胱抑素C(CysC)由Grubb在年首先报道了血清CysC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密切相关,可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并且血清CysC的浓度完全由肾小球滤过决定,而不依赖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的影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同源性标志物。国内外多种研究表明,在健康人或者多种肾脏疾病的患者中,血清CysC作为一种能准确反映GFR指标,其诊断效能优于血清肌酐。

本研究发现,DM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呈正相关性,说明血清胱抑素C与DN发生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在DM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以及血清胱抑素C均较高,而且血清胱抑素C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增加,且两者关系密切,表明其升高与DN的发生、发张密切相关,测定DN患者UAER与血清CysC水平对DN发病机制的研究级病情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UAER与血清CysC可作为DN患者早期肾损伤时一个理想的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作者:医院贾建民孟菁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73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