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金证券,王班)

凯因科技:聚焦抗病毒领域的Biopharma

凯因科技成立于年8月,于年2月8日在科创板上市,是一家以生物技术为平台,专注于病毒性疾病领域,致力于提供治疗解决方案的生物医药公司。病毒学家侯云德院士是公司创始团队成员,公司经营团队和研发团队人才齐备,经验丰富,专业领域涵盖创新药从研发到生产到上市销售的各个环节。

公司是首家成功开发出丙肝高治愈率泛基因型全口服药物组合的国内企业,打破了外企对国内丙肝治疗药物的垄断局面,有望实现进口替代,惠及千万丙肝患者。此外,公司还拥有多款成熟的商业化品种,包括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复方甘草酸苷药物等,验证了公司成熟的商业化能力。未来,公司重点布局乙肝功能性治愈、新冠、流感、免疫等抗病毒领域,持续开发具有临床获益的药物组合。

本次发行公司募集资金11亿,用于新药研发、营销网络扩建、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新药研发拟投入募集资金7.5亿,2.6亿为开发阶段的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4.88亿为研究阶段的研发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预计募集资金在各年用于研发的费用支出和资本化支。

凯力唯:全口服泛基因型丙肝治愈组合疗法

丙型肝炎(HCV)概况

HCV结构:HCV是一种RNA病毒,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由约9.6kb的核苷酸组成。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编码10余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其中NS3、NS4A、NS5A和NS5B是目前DAA的主要靶位。

HCV的传播:HCV主要经血液传播,三条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①经输血和血制品、单采血浆回输血细胞传播。我国自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年开始对抗-HCV阴性献血员筛查HCVRNA,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已很少发生。目前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有年以前接受输血或单采血浆回输血细胞的历史。

②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文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PWID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目前新发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③经性接触传播。与HCV感染者性接触和有多名性伴侣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和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抗-HCV抗体阳性的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

HCV诊断:有以下①+②+③或②+③者可诊断为急性丙型肝炎:

①流行病学史:有明确的就诊前6个月以内的流行病学史,如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不安全注射、文身等其他明确的血液暴露史。

②临床表现: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可呈轻度和中度升高,也可在正常范围之内,有明确的6个月以内抗-HCV和(或)HCVRNA检测阳性的结果。部分患者HCVRNA可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RNA持续阳性者。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大约15%~45%的急性HCV感染者可自发清除病毒,多数发生于出现症状后的12周内。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HCV感染,急性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为55%~85%。

HCV进展和预后:HCV感染进展缓慢,感染20年后,一般人群的肝硬化发生率为5%~15%。特殊人群中,儿童和年轻女性肝硬化发生率为2%~4%,中年因输血感染者肝硬化发生率为18%~30%,单采血浆回输血细胞感染者肝硬化发生率约1.4%~10.0%。感染HCV时年龄40岁、男性、合并糖尿病、嗜酒(50g/d以上乙醇)、合并感染HBV、合并感染HIV并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加速疾病进展。HCV相关肝细胞癌发生率在感染30年后为1%~3%,主要见于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年发生率为2%~4%。上述促进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因素均可促进HCC的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HCC发生率相对较高。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肝硬化失代偿年发生率为3%~4%。一旦发生肝硬化,10年生存率约为80%;如出现失代偿,10年生存率仅为25%。HCC在诊断后第1年死亡的可能性为33%。

HCV基因分型:HCV基因易变异,目前可至少分为6个基因型及多个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HCV基因1b型和2a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约占56.8%;其次为2型(24.4%)和3型(3a型7.06%,3b型5.2%),基因4型和5型非常少见,6型相对较少。

HCV流行病学数据

据WHO估计,年全球有万例慢性HCV感染者,39.9万例患者死于HC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原发性HCC。

年,我国结合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剩余的血清标本检测了抗-HCV抗体,结果显示1~59岁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43%,在全球范围内属低流行地区,由此推算,我国一般人群中HCV感染者约万例,若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HCV感染者,估计约万例。

我国丙肝流行具有显著的人群聚集和地域聚集的特点。

荟萃分析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60%(0.40%~0.79%),儿童抗-HCV阳性率为0.09%~0.26%,孕产妇抗-HCV阳性率为0.08%~0.50%,吸毒人群的抗-HCV阳性率为48.67%(45.44%~51.89%),血液透析人群的抗-HCV阳性率为6.59%,MSM人群抗-HCV血清阳性率约为0.84%。

我国各地抗-HC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0.53%)高于南方(0.29%)。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1~4岁组为0.09%,50~59岁组升至0.77%。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我国的高患病率可能与历史时期的不洁医疗、毒品注射等行为有关,约80%的丙肝患者分布在基层,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HCV患者的诊断率仅为22.51%,治疗率仅3.49%。

年消除丙肝危害政策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总体目标。

我国于年出台了《丙型肝炎筛查及管理》标准,于年出台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战略性文件,于年7月出台了《健康中国消除丙肝威胁行动白皮书》。

年9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年)》,制定了消除丙肝危害的三步行动目标。

第一步:年迅速下沉到县,广泛覆盖。到年,各地建立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机制,以县(区)为单位至少遴选1家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承担丙肝抗病毒治疗工作,医院、医院、各级疾控机构%具备丙肝抗体和核酸检测能力。全国临床用血丙肝病毒核酸检测率达%,医疗机构安全注射比例达%,注射吸毒人群干预措施覆盖比例达80%以上。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全国丙肝防治信息系统建设。

第二步:年全面提升诊断率和治疗率。到年,在保持年各项工作指标的基础上,全国大众人群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年提高10%,新报告抗体阳性者的核酸检测率达90%以上,新报告符合治疗条件的慢性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率达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达95%以上,专业人员接受丙肝相关内容培训比例达90%以上,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

第三步:年达到80%治疗率的目标。到年,在保持年各项工作指标的基础上,全国大众人群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年提高20%,新报告抗体阳性者的核酸检测率达95%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慢性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率达80%以上,专业人员接受丙肝相关内容培训比例达%。

消除HCV危害是全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y/173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