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个「终身病」。得了糖尿病,许多朋友从此就要和各种降糖药、胰岛素针打交道。
但是,也有一些糖友比较幸运,可以不吃药不打针就把血糖控制得挺好。
哪些人可以不打针不吃药呢?赶快和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些糖尿病人,可以不用药的确,有部分糖尿病人,不吃药、打针,血糖控制得也不错的。
一般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1.刚刚得糖尿病,调整生活方式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如果糖尿病病情较轻,胰岛β细胞衰退得不是太厉害,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是有可能不需要药物,就能够把血糖控制好的。
但是,这部分糖尿病人,一定要记得监测血糖,包括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每3个月检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血糖超出控制目标,需要开始降糖药物治疗。
2.糖尿病「蜜月期」
有些糖友,经过一段时间的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症状缓解,血糖恢复正常。在医生的指导下,一段时间内可以仅凭饮食、运动控制血糖,这种情况叫做「蜜月期」。
1型或2型糖尿病人,都有可能出现蜜月期。治疗越早,高血糖破坏胰岛β细胞的时间越短,越容易出现蜜月期。蜜月期长短不一,时间上可以从数周到5年。
如果发现单纯的饮食、运动已经控制不住血糖,就这就预示着蜜月期结束了,依然要恢复药物治疗。
3.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人,生产后血糖恢复正常
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在生完孩子后,血糖能够恢复正常,一般需要在产后6周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定。
在血糖恢复正常后,在怀孕期间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妈妈们,也就不再需要打胰岛素了。
但是,曾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人,以后得2型糖尿病的概率,比没有得过的妈妈们高。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血糖正常了,就忽视了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至少要每3年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状态,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的苗头,及早干预。
4.部分继发性糖尿病人,去除继发因素后
有些糖尿病,能找到明确的病因,称为继发性糖尿病。
这些原因主要包括:
药物影响血糖代谢: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甲状腺素等;
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应激因素:如患上急性病(急性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大型手术、严重外伤等;
某些罕见肿瘤。
这部分糖尿病人,在去除病因后,如停用影响血糖代谢的药物、相关疾病治愈或者缓解,一部分人的血糖可以完全正常,也就不再需要用药了。
大部分糖尿病人,还是得用药上面这些情况还是比较少见,大部分糖友还是要用药的。一般而言,当达到用药标准时,医生就会建议糖尿病人用药了。
1.对于1型糖尿病人
这部分糖尿病人,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发病,所以在诊断时,病人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2.对于2型糖尿病人
这部分糖尿病人,是因胰岛素不敏感、胰岛功能逐渐衰退而发病,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就要开始药物治疗(一般是糖化血红蛋白>7.0%时)。
空腹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9.0%,病程短于2年的病人,最好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这样尽可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说不定还能换来前面说到的蜜月期。
所以,大家如果发现得了糖尿病,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及早接受正规治疗,可以帮助自己缓解病情。
3.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一般的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控制在5.5%以下。
如果饮食、运动干预一个月后,还不能达到上面的目标,需要开始胰岛素治疗。
你的血糖可能已经失控,你却不知道?你是不是又忘了吃药?
不坚持药物治疗会使血糖控制恶化,因此导致的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糖尿病并发症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权威数据显示,64%的糖友没有按照医嘱吃药!!
遵医嘱按时吃药,控制血糖很简单。对于仅使用口服降糖药的糖友们来说,用药依从性每提高1%,血糖失控的可能性降低60%!
遵照医嘱,坚持药物治疗,与糖尿病持久抗争,糖友们的生活质量一定会更有保障!
只吃药打针,还不够有些糖友认为,吃了降糖药,打了胰岛素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
治疗糖尿病,还要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血糖监测,这些配合好了,才能把血糖控制住。
需要提醒大家,每位糖尿病人的治疗方案应该是个体化的,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希望大家都能科学控糖,身体棒棒。
温馨提示: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本文综合整理来源于网络(丁香医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7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