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高血压老年性高血压系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90mmHg
年龄
大于65岁
目录1临床症状
?血压波动大
?并发症与合并症多
?恶性高血压罕见
2临床诊断
3临床病理
?常见原因
?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
?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白大衣高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每日波动
4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注意事项
?中医食疗法
?中医茶疗
?治疗误区
5保健
?护理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临床症状编辑
(1)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差较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老年人各器官都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几乎成了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导致脉压差增大。
血压波动大表现活动时增高,安静时较低;冬季偏高,夏季偏低,而且血压越高,其季节性波动越明显。在24小时以内,以及在一个较长时期都有较大波动,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官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有关。
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常有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患高血压后容易引起心、脑、肾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此时需特别注意,不要应用使并发症加重的药物。
恶性高血压罕见老年人的高血压以良性高血压居多,恶性高血压极少。表现为起病缓慢,进展慢,症状多不典型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中或并发脑血管病时才被发现。
临床诊断编辑
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和脉压大
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显现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6,7]。
2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h之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要求医生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
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测量患者平卧10min血压和站立3min后血压,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收缩压相差20mmHg(1mmHg=0.kPa)和(或)舒张压相差10mmHg,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力模糊,软弱无力等,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晕厥。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1/3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体位突然发生变化以后,血压突然下降。此外,老年人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性较差,任何导致失水过多的急性病、口服液体不足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临床病理编辑
老年性高血压患病率很高,约占50%,其中多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常见原因(1)老年人喜食含钠高的食品。因为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
(2)老年人腹部脂肪堆积和向心性肥胖容易发生高血压。
(3)老年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
(4)老年人的交感神经活动性高,血中肾上腺素水平较高,但不易排出。
降低血压至达标水平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对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了解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对于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2/3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依从性不良是原因之一,其主要因素有擅自停换药物、药物不规则使用、对药物的副作用和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依从性。
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可以影响血压,使血压难以控制。包括(1)钠摄入过多,使血容量负荷过重;(2)长期吸烟:不出现夜间血压下降;(3)其他:嗜酒,缺乏运动等。
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高血压,限制钠的摄入,参加规律的有氧运动,限制每日酒精摄入量,可以将收缩压降低20mmHg。
“白大衣高血压”部分患者仅在诊室内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血压正常,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对靶器官也有不良影响。它与血管阻力的改变、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其他代谢异常有关,故主张予以治疗。部分学者认为单纯的白大衣高血压不需要药物治疗,可对其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心理治疗,并用24h动态血压进行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的随访。
老年人高血压每日波动正常人一天中血压波动幅度在20—30毫米汞柱。老年人的波动幅度较年轻人大。在睡眠的影响下,人一天的血压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早起6—8点为第一个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到中午l2点至下午2点为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到下午5—8点为第二个高峰;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然后血压逐渐上升。
血压变化程度最大的时间段是清晨,血压会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有少数患者在凌晨5时--6时起床时血压猛增到峰值。因此,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脑卒中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时段。凌晨血压陡增,其机制可能是血压调节对交感活动的过度反应,多见于使用短效降压药的患者。改用谷峰比值较高的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能更有效地控制夜间(0时至次日晨8时)血压,防止凌晨血压陡增,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高血压患者经联合3种足量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血压仍不能降到/90mmHg以下,或者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能使收缩压降低至mmHg以下者,被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文献显示,小剂量多联合用药效果明显,最多可联用8种药物。多联合用药(超过5种)时,每种药物均为小剂量(常用量的1/3~1/2,一般不超过常用量)。
治疗编辑
治疗原则老年性高血压[1]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同时对血容量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重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尿剂为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线药物。长期使用利尿剂须注重低钾血症及室性心律异常的发生,有左心室肥厚者须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和猝死的发生。老年人不宜采用大剂量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a1受体阻滞剂及肼苯哒嗪等药物,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造成脑供血不足。
对于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高血压可选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其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室壁张力。但长期使用会引起抑郁症及与利尿剂类似的副作用。合并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外周血管疾病、心动过缓、心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肝脏病变及患有急进型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
另外,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推荐的一线药物。
有资料报道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顺序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治疗注意事项老年高血压患者逐年递增
据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而中老年人的患病率则高达39%。在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中,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排在前三位,而对于脑中风,高血压的危害性更是仅次于吸烟,名列第二。因此,关爱老年人健康,就不能忽视老年高血压的防治。
莫低估高血压对肾功能的损害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了多种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因此在选择降压药物的时候要更慎重,不仅北京白癜风公立医院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yf/16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