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年龄
1型糖尿病通常发病早,偏年轻,大多数都不到30岁。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及儿童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但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肥胖低龄化趋势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也越来越年轻化。小康就接诊过12岁的2型糖尿病儿童患者。
传统观念中,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为4、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虽然年龄不是区分糖尿病分型的金标准。但是仍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特别是在条件匮乏的基层地区。
2、看症状
1型糖尿病通常是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起病而第一次就诊被发现,而2型糖尿病急性发病比较少见,通常是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升高或者因为其他疾病到其他科就诊才发现血糖异常。
1型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如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体重却越来越轻,甚至消瘦。但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初期症状不明显,体型多为超重、肥胖,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发病情况。靠症状来诊断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迟了,现代医学已经完全可以提前从“数据”来判断疾病,因此规律的体检不能少。
3、看检查
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自身缺乏胰岛素水平,胰岛功能低下。反映内源性胰岛功能的指标胰岛素、C肽一般较低。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C肽多正常甚至升高,部分还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现象。此外,血清ICA、IAA、GAD等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可以有效反映糖尿病与自身免疫的关联性,1型糖尿病患者多数阳性,2型糖尿病则多为阴性。
然而也有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存在自身免疫失调及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情况。此外,胰岛自身抗体并非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终身标志,其阳性率往往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降低。上述种种情况使得不少糖尿病患者的分型非常困难。
1型与2型糖尿病治疗差异
糖尿病分型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和指导治疗,通俗地讲,就是是否必须用胰岛素,是短期用,还是长期用?
由于1型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缺乏,因此大多数都须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功能缺陷,决定了其治疗的个体化。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采取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则需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联合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治疗;特别是病程较长胰岛功能衰竭、多种口服降糖药联用血糖仍不达标、或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像1型糖尿病患者那样,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都会导致并发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控制好血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才是硬道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zl/17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