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失效常见于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密切相关,因为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降糖作用,起效的前提是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胰岛β细胞。

为什么2型糖尿病人服用胰岛素促泌剂开始阶段效果好,以后越来越差,最终完全失效。因为在病程早期,患者仍保留一定的胰岛功能,而到了病程晚期,患者胰岛功能已完全衰竭。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人在诊断之初,胰岛功能就已降至正常人的50%,此后,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胰岛功能将以大约每年5%的速度衰减,直至完全衰竭。

口服降糖药失效的分类:

1原发性失效

有的人在糖尿病确诊之初,口服胰岛素促泌剂就不起作用,血糖始终居高不下,谓之原发性失效,这种情况多见于确诊较晚,发现时已处于病情晚期、胰岛功能已严重衰竭的2型糖尿病人。

2继发性失效

是指在服药最初的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内,血糖可得到满意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越来越差,即使服用最大剂量血糖仍得不到理想控制(空腹血糖>10mmol/L),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5%~15%,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5年,将有大约30%~40%的病人发生继发性失效。

3假性口服降糖药失效

这些情况均不属于真正的口服降糖药失效,因为在消除某些干扰因素之后,药效可以重新恢复,故又称之为“假性口服降糖药失效”。包括:

部分患者是由于严重糖毒性而使胰岛分泌功能处于“休眠”状态,那么,在解除糖毒性之后,患者胰岛功能有望重新恢复,原本失效的胰岛素促泌剂有望重新恢复疗效。

此外,诸如饮食控制不严、缺乏运动、药物用法不当、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存在应激因素(如感染、创伤、急性期心脑卒中等)或同时应用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药、避孕药等)等等,均可导致口服降糖药失效。

口服降糖药失效能否逆转?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患者胰岛β细胞毁损严重,胰岛功能完全衰竭,则逆转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如果是假性口服降糖药失效”,在消除某些干扰因素之后,药效可以重新恢复。

口服降糖药失效后怎么办呢?

口服降糖药失效后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这对于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很有意义。不仅如此,两者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病人,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以重新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当然,如果患者胰岛功能完全衰竭,丧失分泌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如何防止和延缓口服降糖药物失效?

口服降糖药之所以失效乃胰岛功能衰竭使然,而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因此,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早解除“糖毒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其衰竭。此外,严格控制饮食,加强体育运动,避免肥胖,减轻胰岛素抵抗,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

新研究证实,新型降糖药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百泌达)可以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和分化,有效保护及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可以起到延缓胰岛功能衰减,预防口服降糖药失效的作用。

结语

发生口服降糖药失效以后,患者往往情绪悲观、低落,情绪波动反过来又促使血糖升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这时,在医患沟通上要特别注意,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明白,口服降糖药失效并不意味着无药可医,通过联合或改用胰岛素治疗,完全可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一些患者心理上有强烈的“胰岛素抵抗”,明明已经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但对使用胰岛素却一再拖延甚至拒不使用,致使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医生一定勿忘告诫: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不仅会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速度,而且会导致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

作者:李伟栋,执业药师,医院主管药师。

临床药师之声∣一个有用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mpf.com/zcmbwh/166522.html